新浪财经

公募基金PK私募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01:43 新京报
新京报制图/丁华勇

  投资者应留意基金业界的变化来调整投资策略。

  沪指已行驶到5000点以上,市场中关于“泡沫”的警觉声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市场中的两大主力,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阵营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基金经理跳槽频繁,基金业绩逐渐拉大,甚至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也大相径庭。

  不少公募和私募基金的持有者都在考虑是持有还是赎回?如果“泡沫”破灭,自己持有的基金有多强预防风险的能力?投资者通过分析公私募基金的微妙博弈,捏准投资底线,理智做出持有或赎回的决策。

  私募PK公募中的两大怪圈

  作为市场中的两大主力,私募和公募基金在2007年的市场表现中出现了两个“怪圈”。

  首先,私募基金的整体业绩远不如公募基金,但就基金经理的收入而言,私募仍远高于公募,这就使得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到私募基金的现象层出不穷。简而言之,就是基金经理“做得差、赚得多”。

  目前,国内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因管理基金规模大小而有所不同,多在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也有一些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年收入超过100万甚至达到几百万。

  不过这个在多数人看来已经很不错的待遇,相比私募基金则是小巫见大巫。以一个规模1亿元的私募基金计算,按照最常见的二八分成模式,如果一年的收益率为50%,基金经理可在所获得的5000万中分得20%,即1000万元,远远超过公募基金,而且这还是在基金规模不大、收益率不算高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多数已超过100%,尽管如此,就是管理最大规模公募基金并且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其收入也不可能超过1000万元。

  “在公募基金,你做得再好,股东只会把你当作一个‘管家’。他也许会一次性奖励你一些钱,但很难让你也成为最终分

蛋糕的一分子。相比私募,在公募的赚钱没法比。”不少基金经理都有类似的抱怨。

  其次,股指迈上4000点之后,尤其在5000点上方,私募基金多数看空市场,因此频频减仓甚至离场,而公募基金虽然也看到了风险,但多数仍然打着长期看好股市的招牌不断买入。按照常理,应该是私募基金的风格更加灵活、激进,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倒是一直强调“价值投资”、“风险控制”的公募基金冲在市场的最前沿。

  由于对这一波行情的失误判断,虽然私募基金去年的整体收益率远远高于公募,但今年的收益率却远不如公募,在这个以成绩论英雄的市场,对于一向以机制灵活、收益率高见长的私募基金无疑是一次败笔。

  在如此的环境中,公私募基金的持有人都需要对自己手中的基金重新审视。

  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私募难直接左右业绩

  今年,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私募的情景剧一幕接着一幕。根据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统计情况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共有2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4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0只基金。绝大部分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下一步便是投向私募阵营。例如今年早些时候辞职的肖华、江晖,都先后与深国投合作推出了证券信托产品———合法化的私募基金。

  投资者所关心的是,在基金经理离职后,基金风格是否会有大变化,是否还继续持有基金?

  如果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薪水“较低”,那么这也反映出在公募基金中,基金经理所能发挥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公募基金公司一般都有数十人的研究团队,他们为基金经理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同时基金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是需要通过公司高层的认可之后方能进行,每个基金经理一般都配有助理,更有不少基金都配有两名(甚至多于两名)基金经理。

  之前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也提醒投资者,不应盲目迷信“明星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只是基金投资管理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

  所以如果仅是一个基金经理的变更,对基金的影响是有限的,投资者这时候需要关注接替基金经理的人选。上投成长先锋的原基金经理唐建因老鼠仓事件被免职后,上投成长先锋在新的基金经理带领下(之前几个月已与唐建一起共同管理了这只基金),已经成为近期上投旗下业绩最好的基金。

  在基金经理发生变更之后,投资者应该观察一段时间这些基金的业绩变化及公司本身变化,使用包括拨打基金服务电话、通过熟人渠道打听公司信息、查看基金投资

股票的变化。由于基金公司最宝贵的就是人力资源,一旦发现一些诸如公司内部人事混乱,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就可以考虑赎回基金了。

  不过对于同时担任投资总监或其他要职的基金经理来说,他们的离职可能会带来整个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例如景顺内需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和上投优势的基金经理吕俊,他们同时担任公司投资总监,他们的离去自然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基金公司本身制度的规范健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许多

理财顾问建议投资者购买规模大、制度健全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原因。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公募和私募 适合人群各不同

  跑输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有话要说

  5000点上 公募私募分道扬镳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