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拿什么留住你 我的基金经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02:2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余喆

  吕俊的辞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说意料之外,是他没在老鼠仓事件曝光后离开上投摩根,反而在人们逐渐淡忘之时选择离去;说情理之中,老鼠仓事件给这位投资总监带来太多压力和麻烦,私募的天地又是那么自由和广阔。离开,或许是无奈的选择。

  随着牛市的逐渐展开,基金经理在为持有人创造了大量财富之余却成了牛市中最大的失意者。尽管年薪可达百万之巨,但和私募基金经理通过业绩分红得到的上千万元相比却相形见绌。而造成如此之大差距的不是投资能力,而是制度差异,难怪基金经理“公转私”的潮流愈演愈烈。

  根据晨星中国的一份研究报告,2006年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个公告属于基金经理离职,占295只基金总数的33.88%。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更是多达163次,约占基金经理总数41%。仅今年7月份,已有17起基金经理离职。闵昱、肖华、江晖,加上最新的吕俊,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的确令人惊叹于明星基金经理流失速度之快、势头之猛。

  在此不想就基金经理离职潮的对错加以评述,毕竟人各有志。对于有理想、有能力的基金经理来说,到更自由也更具挑战性的私募去做投资无可厚非。从行业的角度看,人员高流动对于基金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来说也实属正常。但从基金公司、从持有人的角度看,优秀基金经理的流失的确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或许是巧合,上周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刚刚推出业内首份基金经理“持基”激励计划,开了对基金经理实施基金份额激励的先河。虽然首批激励规模仅有210万,但这份激励计划更具实验色彩。但不可否认,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基金公司着手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计,包括基金份额激励、公司股权激励在内的激励计划将不断出现,对基金经理的物质奖励也将越来越丰厚。

  然而,再丰厚的物质奖励追得上私募的高比例分成么?公募基金经理拿到近千万的年收入已经令很多持有人瞠目甚至不忿了,而私募基金经理拿个几千万大家却觉得再正常不过。在公募和私募不同的制度设计下,单纯用金钱是很难留得住基金经理的心的。

  那靠什么留住你,我的基金经理呢?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年初的一番话却令记者受到启发。他的意思是,未来

股票投资将更多的依靠数量化工具,操盘手式的基金经理将越来越不适合科学化投资,而公募基金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将为基金经理提供最优的平台迅速提高自身的能力。

  通过为基金经理提供发展的机会从而留住人才,这在建信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华那里得到了共鸣。他曾向记者表示,他带投研团队的方法就是给每个投研人员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等他们达到这个目标后给他们更高的目标,相应地不断给他们提升。换句话说,就是让投研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奔头,让他们明白在基金公司中能不断提高。

  当然,这两家基金公司都财大气粗,相信他们给出的薪酬在业内也具有吸引力。但基金经理都是人中精英,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才是位于需求层次中顶端的两个。满足这两大需求,恐怕才是留住精英们的最佳手段。

    相关策划:

    上投摩根灵魂人物吕俊离职

    相关文章:

    上投基金经理吕俊辞职 又一重量级基金经理离任

    明星基金经理去职上投摩根 基民担心基金业绩

    走近基金 看基金经理如何帮你赚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