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基金明星是怎样炼成的 国内基金业人才捉襟见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03:02 第一财经日报

  王艳伟

  随着资本市场日益火爆,广大“外行人”纷纷投身这个“圈钱”的游戏,作为专业人士的基金经理顿时显得“供不应求”。从去年开始,基金经理频繁地更换东家,甚至“移情别恋”转投私募,还有少数基金经理自己另起炉灶。

  随着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基金公司人员配备明显的不足暴露无遗,尤其在基金经理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更突显出前期人才储备的匮乏。

  大量基金经理的成长履历有一定之规,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是绝大部分人必不可少的从业经历。一个基金经理,需要相当长的孵化期,才能破茧成蝶。国内第一批基金经理,大多数是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的券商研究员。通常情况下,国外对基金经理的培养期需要12年以上。

  但最近两年,由于国内基金业人才“捉襟见肘”,导致基金经理的培养期被大大缩短,只有大约5年时间,大量年轻的基金经理被“拔苗助长”地迅速推到前台。一位基金研究员认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基金经理,其投资能力仍欠火候。

  另外,基金公司往往会忽视对基金经理的道德教育,再加上手头巨额资金的诱惑,基金经理的职业操守令人担忧。但这两个隐患,在这样的大牛市里,显然都被炫目的业绩掩盖了。

  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高良玉表示,公司近几年在高校招揽人才时,有意识地引进机械、化工等工科类优秀毕业生。他希望他们在进入公司以后,先做行业研究,在对行业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补充必要的经济学知识,逐渐把他们培养成基金经理。高良玉表示,先做研究,后做投资,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基金经理的培养过程。

  这样的成长道路也得到业内许多人士的认可。“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同时也是优秀的研究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研究是投资的基础,尽管基金公司也有专门的研究团队,但基金经理本身的研究能力也不可或缺。

  在研究员的岗位上磨炼两三年后,优秀的研究员就会被任命为基金经理助理。“主要还是由基金经理带他们,培养他们的投资决策能力。在公司发新基金的时候,这些基金经理助理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聘为基金经理。”上述人士表示。

  短短几年时间内,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就化茧为蝶,蜕变成掌管几十亿到上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

  “我是先做了一年债券研究,接着又做股票研究,天天加班,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因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公司给了很大的压力。”记者采访的一位基金经理助理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蜕变过程,他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只花了不到三年时间,而该公司下一只新发的基金,也许就由他执掌。

  私募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与公募基金如出一辙。深圳明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刘明达表示:“在人才储备上,我们也是更倾向于自己培养,培养路径与公募基金类似。目前我们的这批基金经理从业时间都在十年以上,而把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培养到可以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五到八年的时间。”刘明达表示,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必须重视对基金经理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事实上,在到处是诱惑陷阱的资本市场上拼搏的基金经理们,除了要承受成长过程的煎熬外,还需要抗拒种种诱惑。这种诱惑潜伏在基金经理成长的每一个链条上。

  我国目前的法律是明令禁止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进行股票投资。但很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实际情况是,大量的从业人员都在炒股,多数人会避开监管,用别人的账户操作,但也有个别人无所顾忌地直接用自己的账户炒股。

  “一个整天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人,自己却彻底不参与其中,这基本上不可能。”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不能抵挡资本的诱惑,在经历了漫长岁月后,基金经理们最终破茧而出时,可能变出来的不是蝴蝶,而是蛾子。一旦东窗事发,这些基金经理损失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还有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同时,整个基金业界,也会因为这些“丑闻”而声名狼藉。

  相关连接:

  私募基金从公募打劫人才 挖角并不解决所有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