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周刊》:疯狂基市之八大怪状(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8:47 《理财周刊》

  怪状三:“限量销售”制造稀缺

  新基金限量发行的做法已有不少时日,不过事实上,除了少数几家公司真正希望限量外,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是把“限量发行”当作促销口号而已。

  比如去年底不少新基金都宣布计划限额50亿元,但最后的发行额却超过100亿元。一些基金公司人士自己也坦言,限量只是一个营销手段,其目的是希望在“限量”的宣传之下,让投资者认为基金稀缺,从而踊跃认购。不过今年开始,基金“限量”的诸多细节发生了改变。首先是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严格执行限量的标准,不可超过限量的额度。其结果就是,基金公司纷纷增加限量的额度,限量50亿变成了限量100亿。最早审批的5个基金,基本都在首发之后达到这个规模。

  在一家工行的网点,一位投资者兴奋地告诉记者,她非常幸运地认购到了某只新基金,而且还对这只基金的大规模欣喜不已,仿佛自己买到了紧俏的商品。在她看来,100亿的基金一定会比30亿的基金表现好,因为100亿基金买的人更多。而事实呢?今年大多数“巨无霸”基金的业绩都排在后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些新的100亿基金估计也难有突出表现。

  记者点评:

  物以稀为贵,集藏市场上常用的“限量发行”如今套用到基金市场上,似乎失去了“稀缺”的真实内涵,反而让人感受多数只是个幌子。至少有90%以上的基金公司都是用此“引诱”投资者,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很多限量基金,最后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限量的规模。说白了,打上“限量销售”的招牌,也就抓住了小老百姓们追求“稀缺”的心理。其实,开放式基金用得着限量吗?封闭期结束后,申购赎回皆自由,基金公司到底要如何限制老百姓的买和卖呢?

  至于投资者乐意追捧“限量销售”的基金,正是一方中了另一方的招。

  怪状四:不爱打折爱买贵

  如果有人认为新基金比老基金“划算”的话,那为何明显比新基金更为“划算”的封闭基金却倍受冷落?这又是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怪现象。

  和开放式基金供不应求形成反差的是,深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50多只封闭式基金目前还处于大幅折价交易状态,而且六折、七折的基金俯拾皆是。和去年相比,如今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还有所扩大,显然投资封闭式基金的安全边际比开放式基金高了许多。

  不过放眼看去,能说清什么是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几乎屈指可数,出现这种怪现象也就情有可原了。

  记者点评:

  同样是基金,封闭式基金有许多开放式基金所没有的优点。第一是手续简单,和买

股票的方法完全一样,手续费低廉,而且卖出后迅速到帐。第二是具有折价率的空间,价值2元钱的基金,如今打7折、8折就能买到,岂不划算?第三是规模容易控制,大家不妨看看最近几个月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增长情况,大部分封基在排名中榜中名列前茅,原因之一就是规模适中。和那些动辄100亿元以上规模的“巨无霸”开放式基金比起来,15亿元到30亿元的规模恰好合适,这些基金上涨的步履也轻快了许多。

  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何服装换季打折时大家疯狂血拼?因为新品上市时高价的衣服现在只要花三五折的钱,当然很划算了。金融产品其实也是一样,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其实不低,现在只要花六七折的钱买下来,再加上“封转开”的实施,以后以净值的价格卖出去,何乐而不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