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人民币整体贬值压力减弱

  见习记者 刘禹成

  5月底以来,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跳涨。6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升135个基点至6.7935,刷新去年11月10日以来新高,重返6.7时代。

  人民币此次连续大幅上涨的触发因素,归根结底是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提振了市场信心。在美元总体走弱的形势下有效纠偏人民币汇率,促使人民币汇率补涨。此外,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改善、经济数据向好等因素,也是本次汇率走强的根本支撑。然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强劲走势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

  首先,本次汇率升值很大程度也得益于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收紧,由此抬升离岸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利率(Hibor)。5月25日起,隔夜Hibor开始快速上行,6月1日一度飙升至42.81%,做空人民币的成本被大幅抬高,人民币空头遭到打击而了结仓位,很大程度导致离岸人民币汇率升值。

  6月2日,隔夜Hibor开始回归常态,大幅回落至8.6755%,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紧张得到缓和,对美元汇率重现贬值势头,在岸与离岸汇差开始收窄。这或许表明,纠偏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目标完成,离岸Hibor的飙升,短期内可以拉动人民币升值,但并不能改变长期趋势,收紧离岸资金流动性对人民币汇价续升影响有限。

  逆周期因子的加入,可以减弱收盘价与一篮子货币对中间价的决定作用,在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增强汇率稳定的主动性,使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逆周期因子的模型参数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可见逆周期因子能够发挥影响力的前提是正确的模型参数。由于参数选择与模型设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逆周期因子如何实践仍有待观察。

  此外,逆周期因子的加入属于外力干预,这样的非市场力量也会一定程度扰乱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逆周期因子能否被市场接受以及能否持续达到预期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

  长期来看,中美利率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基本因素,才是主导汇率变化的根本原因。考虑到目前美元指数持续疲弱,5月份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也不尽如人意,经济基本面数据限制了美元指数的回升空间,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形成支撑。但与此同时,6月中旬美联储大概率加息也会限制美元指数的下跌空间,从而抑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

  总体而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6.7时代能保持多久,人民币是否还有续升空间等都有待观察。但即使美联储6月选择加息,美元指数后续企稳回升,本轮汇率的阶段性升值已经大大减弱了人民币的整体贬值压力。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