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7日22:35 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小幅调升37个基点,但仍在6.68下方,报6.6820。人民币即期汇率也有所回升,截至16点30分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报6.6830,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回升70个基点;同期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报6.6922,上涨50个基点。

  与此同时,受美指走弱和风险偏好回升影响,英镑欧元,以及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均出现上涨。

  7月7日凌晨发布的美联储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6月会议上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直至厘清英国公投决定退欧所产生的影响。尽管市场已经预料到这一结果,但是隔夜美指仍受到影响小幅走弱。

  不过考虑到英国脱欧影响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分析师对亚洲新兴市场货币仍持谨慎态度。澳洲联邦银行(CBA)驻新加坡的亚洲外汇分析师Andy Ji表示,“美联储偏于宽松的立场限制了美元的涨幅,但市场并不急着进行风险押注,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美元兑亚洲货币目前陷于区间波动。”

  英国脱欧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显现。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自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至今的11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累计下跌1162个基点,跌幅达1.8%。截至7日收盘,在岸人民币下跌1052个基点,跌幅1.6%;同期离岸跌1114个基点,跌幅1.7%。近一周来,在岸人民币收盘汇率连创6年低点。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走贬。

  基于现行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透明,以及央行与市场的多次及时沟通,面对此轮人民币贬值,市场预期一直较为平稳,年初恐慌性购汇的情况未再出现。但是人民币的“跌跌不休”也成事实。对此,路透社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央行意愿让人民币贬值至6.8”,但随即被中国央行严词谴责并否认。此后,又陆续有外资机构抛出类似观点称,“央行有意让人民币贬值”。

  不过,上述说法在国内宏观研究人士看来并不靠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央行汇率制度的安排还是趋于稳定的。”关于近期人民币持续走弱的原因,赵庆明认为,主要还是受英国“退欧”引爆的国际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另外一个更长远的影响因素是,“8·11”汇改以来,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他表示,从去年“8·11”汇改以来,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贬值,形成了一种预期的自我实现。而当人民币真的出现贬值,又进一步强化了预期。

  7月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自2016年8月15日起,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外与其客户开展远期卖汇业务产生的头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后,按月对其上一月平盘额交纳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为20%,准备金利率为零。机构认为,此举意在通过抬升境外机构远期售汇成本,抑制跨境套利,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赵庆明认为,央行此举恰好可以说明其维稳汇率的意图。

  关于此轮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赵庆明认为,纵向上,与人民币历史走势相比,此轮贬值幅度确实比较大。但是横向来看,和其他国家的汇率波动相比,人民币的波动要小得多。他表示,在主要受外部大环境剧烈波动的影响下,对于人民币的波动幅度的评价,更应从横向上考察。

  民生证券一份宏观研报也指出,退欧冲击及后续不确定性会使得人民币短期内有一定贬值压力,但结售汇、贬值预期、进出口结售汇率等中微观基本面并未跟随恶化,情绪稳定。考虑到汇率两条腿走路的新逻辑(CFETS篮子和中间价),本轮贬值压力可控,央行应对更为从容。不过长期来看,“国内经济高增速+进出口贸易大顺差+中美利差尚为正+海外是非多”,人民币并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没有必要过度悲观,要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这是汇率形成机制更为市场化的表现。

  数据显示,英镑在“退欧”当天跌逾10%,而英国脱欧以来,欧元兑美元近期贬值幅度约4%,同期美元指数自93附近上涨到96一线,涨幅3%,日元兑美元汇率涨幅约6%,此外,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出现较大波动。与之相比,人民币1.8%的跌幅仍显得相对平稳。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

相关阅读

关于下半年楼市的七大预言

上半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上升幅度出乎大家意料,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有了比较大涨幅,下半年继续保持这种上升态势难度较大,但由于地价快速上升的支撑,这些热点城市房价下行空间不大,盘整后缓步上升是未来趋势。

英国工人阶级是怎么看退欧的

不管他们对移民有何担心,“支持英国退出的工人阶级认为,不管发生什么,大部分或全部收入损失都将由富人承担,特别是受到千夫所指的伦敦金融城银行家。”

全球恐怖主义2.0是如何诞生的

要打击恐怖主义只能从根部入手,打击其形成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只有稳定的社会、完善的治理和健康运行的国家才能给人民提供免于“恐怖主义”滋扰的生活。

千万别再说统计局GDP数据造假了

此次修订后,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的部分统计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中国GDP总量被夸大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当前的GDP核算仍然存在遗漏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