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为何未引起高通胀

2013年03月12日 07:18  新财经 

  冉学东

  2012年,中国M2(广义货币)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接近190%,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按照一般常识,大家手里票子多了,就会去买商品,如果商品增加不够快的话,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胀。

  但是,许多专业人士认为,M2与GDP之比过高,不能说明货币超发,原因是,世界各国的M2统计大相径庭。还有专家认为,M2存量过大其实与中国间接金融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像德国和日本以商业银行为金融主体的经济体,通常M2和GDP之比都很高。也有专家以近年通胀控制良好为由,说明中国货币没有超发。更有人认为,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说M2有问题的话,我们看央行资产负债表,其膨胀速度也是惊人的。2011年前5年,央行总资产增长了119%,并于2011年达到4.5万亿美元。而美联储、欧洲央行在2011年末资产规模分别为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

  为了应对此轮金融危机,美国的办法和中国人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手段一模一样,就是放钱。危机前美联储资产与GDP之比是7%,现在是21%;而中国目前是60%,就是说,中国印的钱是美国的3倍,但美国有60%的现钞流往国外,中国全部在国内。

  如果对货币发行数量有一个大概标准的话,央行的资产扩张不算超发,那又算什么?

  说央行超发货币,并不是要怪罪央行,其根子上的问题是为了保护出口顺差,中国采取了人民币汇率渐进爬行的政策。为了实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央行不得不悉数收下涌进来的美元,2000~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655亿美元增加到33116亿美元,外汇占款从14815亿元增加到236670亿元。央行采取了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对冲这些货币,也就是周小川所谓的“池子”,要是没有这个池子,北京的房价可能达到每平米10万元,通胀将更加夸张。

  的确,最近几年通胀并没有那么严重,2001~2011年,中国平均通胀只有2.5%,最高5.9%,最低-0.8%。1980~1989年,中国通胀是7.7%,1990~2000年是7.1%。

  既然中国货币如此超发,为何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胀呢?

  笔者认为,货币超发只是通胀的一个基础性因素,不是货币超发了就一定能引起通胀,通胀另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应是经济增长,当货币流动速度快了,投资和消费活跃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物价自然会上?涨。

  尽管这么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劳动力价格一直被压得很低,大部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非常低。在中国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以农产品(5.90,-0.02,-0.34%)、猪肉和食品为主要权重的CPI长期处于被压低的状态。同时,资产价格却在飞涨,全社会只占极少比例的富裕者,把自己的收入投向了房地产、艺术品、收藏品,甚至一度投向了蒜、姜、蒜、绿豆等,导致少数资产价格膨胀,而CPI却没有非常明显的上涨。从2005年至今,北京东五环一代的房价大约长了5倍还多。

  2008年那一轮比较严重的通胀,也是由于在2005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短缺,东南沿海各地中小企业出现用工荒,企业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有些地方工人工资出现了成倍增长。笔者认为,那轮较为严重的通胀与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劳动者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有关。

  而这次货币严重超发,中国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而出现了危险的资产价格泡沫,一个主要原因是严重的两极分化,大多数劳动者收入过低,消费水平过低,以食品和农产品为主要权重的CPI处于被长期压抑状态,而以富人投资为主的消费品泡沫却膨胀得厉害。

  由此,鉴于中国收入分化严重失衡,在最近几年都不会有过于严重的通胀,但房地产泡沫破裂却是顷刻就可能发生的事,罪魁祸首当然很多,但是货币超发是主要的背后推手。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曝董洁王大治海口游玩婚变有征兆 王否认
  • 财经我国货币供应近百万亿 被指推高物价房价
  • 科技陆兆禧将任阿里CEO 构架调整暂告段落
  • 博客慈善捐款怎么投进了无底洞 两会博客
  • 读书民国房价有多高:平民88年才能买到房
  • 教育幼儿园娃简历秒杀白领 网友叹娃活得累
  • 育儿20省市警方解救63名被拐卖儿童14名妇女
  • 赖伟民:四项措施扩大国人消费
  • 钮文新:大部制改革的关键
  • 金岩石:房产交易费用由谁埋单
  • 杨涛:遗产税究竟该不该征
  • 罗天昊:中国应废除直辖市
  • 张庭宾:索罗斯做空中国还需什么条件
  • 姚树洁:撤销计生委说明有望放松独生政策
  • 雷思海:中国要当心高房价为美国所用
  • 章玉贵: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 余丰慧:政府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