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学者纵论金融危机:将是美元的历史转折点(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 01:39  第一财经日报

  美元体系的转折点

  水野和夫:从历史视角来看,目前美国金融市场困难状况加剧,已从流动性短缺发展为资本短缺,目前美国借款人坏账规模将达1.3万亿美元,当银行减记这些巨额不良资产时,美国金融系统整体上将陷入资不抵债状态。根据日本经验,美国经济最困难时期可能是2009~2010年。当美国房屋价格下跌至40%时,银行系统不良贷款将上升至2.2万亿美元。因此,美国经济将挣扎3~4年时间,直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处理完毕。

  以前,美国的银行可寻求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以弥补资本损失,但现在已经难以再得到类似支持。向私人银行部门注入公共资金是唯一选择。在美国家庭负债累累情形下,通过提高税率来获取所需资金显然不是一个可行选择,美国政府只能通过发行更多债券来筹集资金。

  而有能力购买这些债券只能是外国投资者。2004年以来,美国新债年均发行量达4000亿美元,外国购买比重达94%。

  但是,美国政府债券是以美国政府所征收税收为担保的,在美国家庭陷入长期债务危机状况下,新国债发行显然不能获得足够的偿还保证。美国向银行系统注入公共资金将有可能导致美元危机。为实施注资计划,美国需要寻求其他国家支持或国际联合干预以支持美元。目前七国集团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显然不够,需要中国和中东石油出口国的参与。

  不过,随着对美国政府税收征收能力疑虑的加深,外国政府和投资者继续购买美国债券的前提条件可能是,美国发行非美元计价债券。例如,1978年,美国卡特政府在美元危机时期发行了以欧洲货币计价美国国债(卡特债券)。发行非美元计价债券将使美国更多地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下。

  美国金融危机将是美元地位一个历史转折点。二战以来,中东国家支撑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但是,中东国家目前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和外汇资产贬值等问题,这将可能促进其将货币由钉住美元转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从而可能导致石油以美元计价机制终结。即使各国合力阻止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体制崩溃,国际新秩序出现将不可避免。正如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所言:“全球化将增强非极化趋势。”在非极化时代,即使有一国扮演了美国现在的角色,也并不意味着现行体制的继续。因此,次贷危机和美元危机预示着“现代社会”的终结。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可持续

  小岛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可持续。首先,现行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是建立在全球失衡基础上的。二战结束时,美国是唯一贸易顺差国,现在则是最大逆差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对自身不断累积的经常账户赤字表达关注,并在1985年通过广场协议对美元币值作了深幅下调,但并未能解决贸易失衡问题。此后,美国政府再也没有认真对待贸易失衡问题。因为美国政府知道,它具有通过印刷美元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的特权,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特权,就不用担心经常项目赤字问题。

  近30年来,每隔10年便发生一次金融危机。例如,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不断恶化的全球失衡。由于美国持续通过向外借款来为其日益膨胀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其净外债在2007年底已达3.2万亿美元,占GDP的23%。出于对不断攀升美国资产的保值能力忧虑,贷款国开始降低美元资产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因此,美元汇率大幅度调整,或者美元崩溃,将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全球失衡的危险之处。

  其次,美元过剩也是全球失衡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投机性过剩美元,造成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不稳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金融机构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竟然拿不出美元资产来。美国政府应认识到全球失衡问题来源于国内结构失衡,并拿出建设性解决办法。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经过时了。因为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使得这一体系不可持续。美元将从世界关键货币地位上逐渐衰落,美国货币特权将逐步削弱。目前,包括欧元在内的任何一种单一货币均不能取代美元地位,国际货币体系将从以单一货币为主导向多元货币为基础过渡。

  3 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如何重建?

  主持人:金融监管问题及其改进,是目前国际热议的话题。尤其是欧洲,试图建设更全球范围意义的监管体系。应该如何在国际和国家层次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IMF应该承担一个怎样的角色,改革IMF有哪些方向?

  监管改进

  伊藤隆敏: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存在下述问题:一是监管力度弱,发达国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较弱,导致适当预警信号没有发出或预警信号发出了但没有得到重视。二是监管框架不统一。尽管私人金融机构活动已跨越国界,但各国对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差别很大。各国监管框架应趋向于一致。对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监管应予加强。巴塞尔协议II需要修改以吸取目前金融危机的教训。三是各国金融机构破产程序差别大,很难使那些从事高风险投资且投资失败的国际活跃银行破产。

  据此,我提出下述建议:一是改进监管机制以避免未来的危机;二是增进各国金融监督和管制框架的协调;三是对广泛参与国际金融交易的大型银行破产程序建立一个国际协定。

  竹中平藏:过度自由、不受管制、不受监督的金融机构显然不合适,4月份将要召开的G20会议应集中讨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问题。目前,对银行系统监管相对较完善,如国际清算银行(BIS)制定了系统的银行监管规则。但对于对冲基金、证券公司之类金融机构,监管规则还很少。在这次金融危机期间,雷曼、贝尔斯登等投资银行的财务状况非常类似,均有大量资产损失。因此,欧盟提出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以及协调货币金融政策的建议是比较务实的。

  谁来执行国际金融监管?

  竹中平藏:IMF应被赋予某些使命来监管全球性金融市场,或成立类似IMF的机构来监督全球金融市场的活动。

  平田英明:对于一些学者提出赋予IMF在国际金融机构之中以核心地位的观点,我持反对意见。在国际经济越来越复杂情况下,任何一个国际组织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取得成功,许多国际性组织都呈现出越来越专门化的趋势。因此,IMF的活动应有所侧重,不应拓展工作领域,应将援助贫穷国家以及遭遇资本外逃和资本流入突然停止的国家,作为最为优先的选择。

  由IMF担任国际金融市场监管者的角色不太合适,而BIS则是较好的候选者。IMF职责首先是评估各国宏观经济状况,并决定是否向一些国家提供信贷支持,其次是评估各国金融系统的健康状况。但IMF缺乏市场经验,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参与者。

  中央银行比IMF要好,中央银行有调查、监管各国内部金融市场的经验。如果要选择一个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去从事国际监管工作,那么这个机构可能是BIS。BIS是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远比IMF有实际市场经验,特别是在银行业方面。但问题在于,BIS能否熟悉整个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除银行之外,还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许多机构。

  BIS应该可以制定出一些较好的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则。但是,BIS在银行监管方面也存在问题。例如,巴塞尔协议II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巴塞尔协议II在计算核心资本时引入了评级,风险资本折算的权重取决于资产信用等级。如果信用等级下降,那么金融机构的核心资本将会迅速下降。因此,引入信用评级在评估银行核心资本方面并不有效。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