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未都:金钱并不是收藏的全部(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0:22 人民网

  马未都:我可以接受多角度的声音,有时候这些论点猛一听不能接受,但对相关的知识有了全面了解之后,这种误读是可以理解的。我在《百家讲坛》上讲到陶瓷的时候还有很多这种“颠覆”。

  快 报:在上《百家讲坛》之前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马未都: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备课,备课是一项很重的负担,每一讲的提纲就有十几页,44讲加在一起就是五百多页的提纲。我在上《百家讲坛》之前大约准备了八个月的时间——其实要讲的内容我已经非常熟悉,毕竟有20多年的知识积累。所谓准备其实就是偶尔翻翻书,查证一些自己记不太清的细节。

  快 报:现在您感觉自己是不是更像明星?

  马未都:到现在我也没有感觉自己成为了明星,我觉得自己在上《百家讲坛》之前的知名度就已经很高了。中央台、地方台还有各种报纸上得很多,所以在《百家讲坛》之前玩收藏的人就已经认识我了。

  快 报:您希望通过《百家讲坛》向观众传达什么?

  马未都:金钱并不是收藏的全部。我们为什么是我们?古代的碗为什么是这样?壶又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就像我之前说的,去挖掘历史的成因,能得到很多快乐,这些都是金钱无法给予的。

  快 报:能不能评价一下您在《百家讲坛》的表现?

  马未都:我觉得自己的状态还不是特别稳定,(讲课)经验不够丰富。有时候明明想得很好,可在讲的时候就会忽略掉。总体来说还好,应该能得80分或85分,个别几集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比如家具的最后一讲,说到结尾处据说有的观众都哭了——讲课把别人讲哭了,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很难。

  收养了很多流浪猫

  马老师不懂电脑,却执意在网上“开博”。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上网打开自己的博客,看看网友又和自己说了些什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一个颇有成绩的文学青年转型为收藏圈里的“虫儿”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毕竟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收藏甚至称不上是一种爱好,仅仅是种“败家”的行为而已。文学可以说是给马未都后来倾心收藏搭建了一个平台,他由文学而了解文化,由文化了解文物——连他自己也表示,喜欢收藏正是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未知领域的好奇。认识马老师的人应该对他的知识“杂”且“深”都有着强烈的感受。

  在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可能很难见到馆长马未都,但不可能看不到这里的另外几位明星:黄枪枪、花肥肥、白拖拖、黑包包。这些童年生活凄苦的流浪猫现在“天天如贵族生活”(马未都语)。

  快 报:您平时有什么爱好?

  马未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爱好。

  快 报:您特别热衷于写博客,喜欢和粉丝们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