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未都:金钱并不是收藏的全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0:22 人民网

  他的收藏兴趣始于“文革”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又较早意识到收藏与投资的重要性,从收陶起步而成为专家,至今已有陶瓷、古家具、玉器古玩等藏品逾千件,被誉为“京城四大玩家”之一。

  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马未都是靠“捡漏”发家

  很多人好奇马未都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是什么?坊间流传的版本也很多,有人说是一只清朝的青花大碗,但更为“官方”的说法是一件四扇屏。

  1982年,很多人家月工资还不到100元的时候,马未都在一个朋友家里花了1600元钱买回了这件四扇屏,不为别的,只为嵌在屏中的那几片元代和宋代钧瓷残片。这1600元据说是马未都当时准备拿来买彩电的,可看到这件“宝贝”之后他就知道彩电可以等等再买了。没过几年,一件类似的四扇屏在香港卖到了14万元,而后来有人想花一百万元把马未都的那件四扇屏买走,他没卖——用他的话说,这在我的收藏经历中是一件重要的纪念品。

  很多人说马未都是靠“捡漏”发家,并不尽然。和身边的同龄人相比,21岁的马未都因为经常发表文学作品而手中多了很多闲钱,而对收藏感兴趣又使得他在意识上超前了许多,加上当时人们对于文物的价值还没有充分认识,三者结合才造就了今天的马未都。1996年年底,收藏颇丰的马未都开始着手建立私人博物馆,而“观复”的名字来源于《老子》书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为观天复地,事物往来。

  1982年,1600元的四扇屏在十几年后才凸现其价值;1997年成立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我们又要用多久才能认识到它的价值?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最早您是在出版社工作,后来怎么会迷上收藏呢?

  马未都:应该说是收藏中蕴含的文化影响了我,早年我喜欢文学,但文学是一辈子的事情。后来我发现文学其实比文物要“淡”,就像啤酒和白酒的关系——如果喜欢喝白酒了,再喝啤酒就感觉没有什么味道了。

  快 报:您最佩服的收藏家是谁?

  马未都: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瞻仰的收藏大家,比如张伯驹先生,他们所处的地位都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快 报:您觉得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马未都:我应该算是既得利益者,只不过喜欢收藏而已。我21岁开始工作,当时自己也有一点闲钱——在我上下十年的人都没有我这种好机会:早我十年的人,正处在“文革”时期,哪里有收藏的条件?晚我十年,收藏热已经兴起来,买东西也不会那么便宜了。我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强,只是机会好而已。

  快 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考虑?

  马未都:我希望能把“观复”完整地留给社会,继续保持它的“有效性”。假如有一天我不玩了,我希望它也能作为一个私立博物馆继续经营下去。

  快 报:收藏圈里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人100元钱把自己的传家宝卖了,后来听说这件东西卖了一百万元就开始骂人,您怎样看这种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