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未都:金钱并不是收藏的全部(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0:22 人民网

  快 报:玩收藏的人给人感觉特别低调,您怎么会想到走上《百家讲坛》呢?

  马未都:中国的收藏热已经持续了近10年时间,这期间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收藏带来的财富效应上。在我20多年的收藏生涯中,得到的最大快乐来自其文化内涵。现在我收藏的很多东西从来没想过要卖,将来我也希望它们能永远保留在博物馆里。《百家讲坛》对我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契机,把大众的注意力从金钱转向文化——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我特别希望人们对于收藏的关注不再局限于财富,因为真正能够给人带来乐趣的是文化,这是能够享用终身的。

  我对收藏的理解和别人不同,注重文化的成因是我所关注的,这和现在流行的收藏热不太一样,把这其中的道理讲清楚——我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百家讲坛》的节目组先让我试讲了一段,感觉效果不错,一次就通过了。

  快 报:录制第一期节目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马未都: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以前上《百家讲坛》的基本都是教授和老师,可我不是。我讲话时语速比较快,可电视节目要求必须慢,这就得学会控制自己,慢慢适应。我觉得让大家注意听我说什么这没有问题,但总共44讲,内容很多,需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以前一些大学和学院也请我讲课,但那些听众我都了解;《百家讲坛》则不一样,都是我不知道的观众,这其中有零分的学生,也有九十八分的学生,我必须把他们都往一百分上拽。所以对我来说必须要让不懂收藏的人能听懂,又得让专家学者们找不出毛病,这样讲课也挺难。

  快 报:您对《静夜思》的新解招来不少非议,您怎么看这些评论,对这些不同的声音有没有心理准备?

  马未都:还真没有心理准备。最初讲这个的时候目的特别单纯,就是想改变大家对唐朝时人们起居的认识,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种误读是肯定的,相同的观点我10年前就已经说过。后来我也看到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没有一个从道理上是成立的。但这些反驳中都没有提出来的一点是做诗的美感问题,躺着做诗不可能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李白也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我相信之前我的解释证据已经很充分了。

  快 报:您和上过《百家讲坛》的其他人有没有接触?

  马未都:我和别的老师没有太多接触,平时很难遇到,即便碰上也只是简单客套两句。我的话题和他们相比比较特殊,别人讲课一般都有一个引子,比如三国中的一段历史或一本书,收藏则不行。我觉得我这44讲喜欢收藏的人都应该必听,比你在大学修三年专业课还重要——这种自信我还是有的。

  快 报:您身边的人对您在《百家讲坛》上的表现怎样评价?

  马未都:我认为身边人的评价并不重要,因为认识的人都会说些好话。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宽容的人,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但不希望是谩骂。《百家讲坛》不适合掰开揉碎地说,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不能要求观众每一个点都能理解。而且节目在播出的时候是有删节的,这也造成了一定的沟通问题。

  快 报:现在很多文化名人都找出许多新的论点颠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