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马未都玩博物馆 最奢侈的享受 (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9:16 华夏时报

  捡漏捡的是文物“认知差”

  “我捡的‘漏’是观念上的‘漏’,卖主也知道是一件好东西,我也知道是一件好东西,就是他不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有多好,他知道得浅,我知道得深,我们之间就有差距了,我就可以捡漏了。”马未都用他那双久经沙场的眼睛注视着前方。今年6月,马未都在北京翰海花2408万元拍回来一件乾隆大瓶,有人说他买贵了,但他觉得非常便宜。“清乾隆早期的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还理解不到这个高度。”

  一对紫檀描金七重檐宝塔,是马未都“曝光率”最高的一件藏品。这对宝塔是清代达官贵族献给乾隆母亲的寿礼,曾于100年前流入英国,是马未都2003年在香港苏富比以350万元拍得的。当时参拍的各国藏家都不看好它们,一被马未都买下后,他们马上又都后悔了,提出愿以更高的价钱收购。

  马未都现在已经很少去逛地摊了,不是地摊上没有“漏”了,而是他没时间“逛”。他连和记者说话的语气都是急促的,“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有我的服务对象,我帮他们买东西,而且现在我还要鉴定,几乎每天我都在看东西,这样我才能站在收藏界的前沿,哪里出现了作伪的、干什么的我都能知道”。

  博物馆是最奢侈的享受

  3000多平米、六七个展厅,把观复博物馆参观一遍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但你一圈走下来,却并不觉得累。青花瓷瓶里插上一大簇红梅,不由得眼前一亮;转角的回廊里放上一把木椅,坐下歇脚的同时也感受一下老家具;连被当做茶桌用的大鼓也是古董……费了那么多的心思,安插了那么多的景致,博物馆的主人如果不是同样抱着一种享受的心情,肯定不会坚持这么久。

  为什么要做博物馆?马未都说他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觉得国有博物馆做得不亲切,我要做得亲切点”。他还记得小时候参观博物馆的情景,“那时学校组织看中国历史博物馆,一进去,老师就轰着‘赶紧跟上,赶紧走’,也没人给你讲解,看完就完了。最大的印象就是那天吃面包、吃鸡蛋,没别的。去博物馆就是去看热闹了”。

  马未都不希望观复也流于形式。观复里的藏品只是马未都收藏的一部分,能在这里展示的都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东西。连藏品摆放的位置、角度、灯光的效果,他都要反复地改动,直到满意为止。在摄影展厅的地面铺满沙子,就是他的一个突发奇想。

  马未都很早就对外界说过,将来博物馆要留给社会,不是他的,也不是他儿子的。说到自己的儿子,马未都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儿子的关爱,“我不希望我儿子去介入收藏,一个人得脚踏实地地做几件事,他跟着我看到一件东西会迅速地由低价位变为高价位,就会觉得这事情太容易了”。

  对此,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藏品出让、变现是早晚的事情。“我不是一个古董商,不希望子承父业,我做的事情跟我父亲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不希望我的儿子这样。”观复博物馆已经改成了理事会制,这些理事都是些功成名就的人,也都是马未都的朋友。

  看着马未都斑白的头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为博物馆而生的。观复曾经多次遇到资金难关,从最初的琉璃厂到现在的北京郊区,历经了几次搬迁。“说起来,我的生活是很奢侈的,为了我自己的一个乐趣,就花钱做博物馆。”马未都乐在其中。

  马未都,古玩界如雷贯耳的人物,将“玩”字发挥到极致的大藏家。他玩收藏,国家博物馆没有的藏品他有;他玩博物馆,一年十几万的投入,他还要再开三家分馆。就连偶尔在电视上客串一下主持,机智幽默也不比名嘴们逊色。

  博物馆内景,一对紫檀宝塔是马未都以350万元由香港苏富比拍回的。

  今年6月,马未都以2408万元拍得的一件乾隆粉彩大瓶。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