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博物馆10年之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22:15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胡劲华 在收藏方面颇具声名之后,钟鸣依然觉得做博物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这件事上,已经耗费了他多年的苦心与热情。 2006年3月13日,钟鸣行色匆匆地飞赴上海商谈企业私人博物馆项目,当天晚上则要从
私立博物馆十年历程 今年是中国正式批准注册私人博物馆的第十个年头。10年的发展,私人博物馆并没有进入康庄大道,相反却进入到了一个拐点。钟鸣在6年前注册了西南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鹿野苑”。钟鸣是一个诗人,作为“鹿野苑”博物馆馆长的他,对佛教石刻颇有研究,并且钟爱此收藏。据他介绍,从汉代石刻到唐代佛像,林林总总,大约有2000多件馆藏藏品。 钟鸣说,人们常说七年之痒,中国私人博物馆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些,目前他想把博物馆做成社会公益事业,靠有识企业来支撑。“我们也要考虑怎样收回投资成本,怎样发展壮大,我们要寻求自身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并不是“鹿野苑”一家私立博物馆感觉不轻松,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有几十年的个人收藏经历,以收藏明清古典家具为主,藏品达上千件。对于这些至宝,马未都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个博物馆,让大家一起分享。 1996年,号称“中国第一私立博物馆”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建立,期间从琉璃厂商业街迁至朝内南小街,最后又整体搬迁到郊区,展厅面积是越来越大,但观众也是越来越少,使经营越来越困难。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数次搬家的中国惟一的性文化博物馆——由刘达临主办的中国性文化博物馆则是个人筹集资金办博物馆的代表,从1999年的上海南京路繁华区开业,到搬迁至低成本的上海武定路,最后惨淡经营出走江苏同里镇,作为搜集了1300余件中国古代性文物和性民俗用品,著名性学专家刘达临也是辛酸满腹。 第四次私人收藏高潮 从近几年拍卖市场来看,私人收藏逐渐成为文物古玩购买、收藏、保护的重要力量,有专家指出,继宋朝、明末清初之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私人收藏高潮正在到来。 在这样大好的主流形式中,现实似乎被泼了一盆冷水。近段时间,私人博物馆纷纷寻找“合作伙伴”,与企业、社区、旅游景点挂钩。 上海传来的消息称,戏剧服装大师包婉蓉的“戏剧服装博物馆”与奉贤区一家企业“结亲”,由厂里提供场地,长期展示她收藏的数百件戏剧服装;闻名遐迩的“陈海根海螺博物馆”,近年来一直为无法拓展场馆而发愁;上海植物园利用园内空置的房屋,为钱民权开设乡村民俗用品博物馆;浙江乌镇旅游区特邀上海钱币收藏家余榴梁,把私人博物馆搬迁到镇上;浦东牡丹园建成后,吸引了6位民间收藏家到那里去设馆…… 私人收藏高潮的到来也带来了中国私人博物馆的普遍“命运多舛”,不少大馆建立之初风光一时,到最后都因债务累累而面临易主或闭馆,如全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云南“翰荣轩”、东北最大的私人博物馆———黑河“中植俄罗斯艺术博物馆”等都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平均5万人即拥有一个博物馆,我国平均60万人才有一个博物馆。 成都市文化局文物处负责人透露,成都私人博物馆已达13家,包括建川博物馆、成都乌木博物馆等,建川博物馆仅场馆建设费用就达5亿元,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 很多经营者认为,私人博物馆地位“尴尬”主要原因是立案困难,因为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博物馆法,导致私人博物馆的馆名核定、规模、藏品数量与质量的核定、社会地位、经营管理、为公众服务的方式、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及受保护的内容、资金的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均无法可依。 有的收藏品被认为是国家文物而强行低价收购,甚至没收;有的研究性收藏品、书籍、画刊或资料,被认为具有不良倾向被搜缴;此外,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对于私人博物馆的政策倾斜无法操作,对资助私人博物馆的企业还不可能实行减免税收的配套政策,因此很少有企业和个人愿意出资赞助博物馆。 而美国对于公立博物馆的资金支持和博物馆的自筹资金比例为1:1,对捐赠艺术品的给予捐赠品同等价值的免税;对于私立博物馆,则给予更高金额的免税支持。这些政策积极地促进美国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产业联盟与民营资本突围 国家文物局曾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在现有2000余座各类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建1000座,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很多因素。 钟鸣称:“中国很多人在做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说要加入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现行的《博物馆管理条例》已经和私人博物馆发展不相符,需要国家出台新的政策,解决关于私人博物馆的诸如税收、捐赠等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 最先提出创意产业主要是在英国,一个星期就可以诞生一个博物馆,在伦敦等城市,最大的经济收入、效益最好的就是博物馆产业了。任何国家只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文化现象。 在国外,有一个定论,国民总产值的收入平均800元,收藏博物馆就会蔚然成风。钟鸣认为,博物馆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经济发展所需要,另外,博物馆是本土文化的一个体现。“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动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建博物馆,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博物馆从定义上来讲,就是一个公益事业,是民间的一个私人投资,做一些国家不一定能做到的事。” 非常奇特的是“鹿野苑”是企业全额所有,钟鸣没有占股份,拿的是工资。钟鸣也有意往中国私立博物馆孵化器这个角色转变,说服更多的民间资本介入私人博物馆,“我们其实是一个工作室,从策划、规划、资源征集、展示、设计全部做完,做完就不属于我们了。创意产业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因为它就是一个审美,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源于个人的想法,通过一定的转换形式和平台,一定的投资规模,换成一种产业,是个人东西。” 而现在钟鸣正在与资本方沟通,在宁波做四个博物馆。“要到现场去考察他的文化景点的资源,历史的,现有的,再根据业主的需求和投资的规模设计这个项目。”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