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古玩打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4:22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卢建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收藏已成为仅次于炒股的“群众运动”。同时,随着收藏市场的快速发展,赝品假货的盛行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参与古玩买卖而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为买到赝品假货而倾家荡产。因此,有人在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管理的同时,对古玩市场进行“打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记者在古玩市场采访中了解到,“圈内”与“圈外”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不打假古玩业的江湖规矩

  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吴道明认为,古玩市场更像是一个江湖,江湖就有江湖的规矩,最大的行规就是不打假、不三包(包退、包换、包赔),“旧货与新货,是古玩最基本的分类。因此,在众多人眼里,古玩这个行当只有新旧之分,没有“假货”一说。行话讲:没有受骗的,只有看走眼的。因此,在古玩界从来就没有“打假”一说。

  资深鉴定家潘保清认为,古玩业是一个靠眼力吃饭的行当,古玩交易讲的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东西是真是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你,你觉得值就买。正是因为藏品都是自己选的,也就没有退货的道理。“就像你自己选股票一样,眼力好,选到潜力股肯定要赚钱。眼力不好,就会在高位吃进垃圾股,那肯定就是赔钱。至于是赚是赔,只看你自己,怨不得别人。”

  据记者了解,其实,收藏圈“不打假”,还与收藏品的特殊性有关,也即收藏品的真假标准是模糊的。就算是同一件藏品,资深鉴定家给出的鉴定结果往往也并不一致,就算是“老货”,专家在藏品断代上也是有差别的。因为,在历史面前人人都是学生。比如一件瓷器,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每个鉴定专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试问连藏品的真假标准都定不下来,那又如何判定一件藏品是不是假货呢!在古玩藏品真假鉴定标准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哪怕收藏界‘打假’的呼声再高,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打假’。何况如今古玩市场上的赝品率达到了90%,一旦打假,古玩市场岂不全要关门歇业!那收藏活动又将怎么继续下去呢?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去谈‘打假’也就显得苍白无力和毫无意义。”潘保清如是说。

  不打假收藏市场照样繁荣

  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赝品横行是一个事实(保守估计赝品率高达90%以上),赝品如此之多,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对古玩市场来说,会不会因为赝品过多而影响整个古玩市场的发展呢?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古玩市场赝品横行,但不“打假”也不会影响收藏市场的发展,而且会随着我国国力强盛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继续繁荣下去。

  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四川收藏》主编黄绍银表示,古玩市场的打假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规范、如何管理的问题,也就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备的问题。在古玩市场如果谁公开拿着陶器、陶俑、西周青铜器在市场上出售,一定会招来大麻烦。真东西不准卖,而大量售卖这些文物的仿品赝品自然就高枕无忧了,于是出现了打真不打假的现象。同时,这些“假”的东西能大量存在,是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普及收藏知识,扩大收藏者队伍。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