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崩盘之辩(图)(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 15:10 南都周刊
对话 希克:我希望亚洲艺术暴涨尽快结束 来源:西班牙艺术杂志《art&co》,编译:罗小艳 上世纪70年代末,瑞士人希克刚到中国时,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三十年后的今天,希克早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藏家,其收藏囊括了从1960年代至今的约2000幅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像建造博物馆一样,不断地吸纳新的藏品,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发展。 希克是苏黎世大学法学博士,目前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顾问。在1977年加入瑞士迅达控股集团之前,他是一名经济记者。两年后,公司派他到亚太地区负责中欧合作关系的开发。 希克和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目前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藏家。 Q:是什么激发了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迷恋? A:我从小就对欧洲当代艺术非常感兴趣。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想艺术也许是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去中国时,那里的艺术家刚刚诞生,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缺少参照物,与西方当代艺术发展完全脱离了联系。他们用抽象、表现主义甚至是印象等手法来进行实验创作——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很新鲜,但是在欧洲都已过时。中国艺术家在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之前,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我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 Q:迅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剧烈转变,其间夹杂着独特的充满矛盾的历史因素。你认为这些变化会催生一个全新的艺术景象吗? A:你说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当时我正在中国,非常关注这场巨大的变革。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很难说服我们公司去那里投资,因为会有很大风险。新的经济政策让我相信,在艺术领域,也会有一些事情要发生。艺术的觉醒与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艺术家没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中国当代艺术大约诞生在1979年,但也可以说是1985年,从那以后中国艺术发展迅速。 Q:那就是你开始收藏中国艺术的时候。 A:是的,刚开始时我只买我自己喜欢的。我与中间商、懂艺术的朋友建立了联系。过了一段时间,我能够自由地去艺术家的工作室。我意识到没有人在收藏这种艺术品,即使是艺术家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艺术品的价值。正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正式启动我的收藏项目。 Q:从1995年到1998年,你是瑞士驻中国、朝 鲜、蒙古的大使。你非常熟悉那时候当代艺术的发展。 A:朝 鲜目前还没有当代艺术,蒙古是一个被沙漠环绕的地方,那里的艺术家很少,当代艺术很难成气候。中国有一套自己的艺术运作体系,这里有成百上千个画廊和超过一百个拍卖公司,但有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更乐意到国外去参展,对本国画廊不怎么有兴趣。中国人非常迷信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市场充满了对艺术品抱有盲目热情的买家、新富和投资者。 Q:在过去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迅速扩张,这能够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贡献吗?那是一个行将破灭的投机泡沫吗?生产力是否会受此冲击? A:最近的拍卖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涨了7倍。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西方大藏家的介入。当1999年第一场中国艺术专场在威尼斯举行,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将重蹈法国覆辙,法国当代艺术从1980年代价格达到顶峰,但随后迅速消失。所以,当时他们没有买。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错了。从那以后,艺术市场到处都是亚洲的影子——包括印度、泰国、台湾等,市场需要大量亚洲艺术品。新的问题是,买家多过艺术家,如何得到好东西是最重要的。实际上,西方画廊签走了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他们有长串需要等待的作品名单。市场是如此火爆,任何画都可以随便卖出去。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另一个原因是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作品价格到达高位的艺术家,都将降下来,市场将回归理性。我希望亚洲艺术市场的暴涨能够尽快停止,但是只要亚洲经济保持强劲状态,我不认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会破灭。即使西方市场的价格下跌,亚洲艺术市场也可以独善其身,与不景气的国际市场保持距离,并有能力消化现在正在创造的所有作品。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应该还有20年的经济增长期,尽管上下波动,也会保持上升势头。 Q:你如何评价中国当代艺术? A:大批量生产。艺术家雇佣超过100个人作为劳动力,这只能在中国发生,因为费用低廉。中国人,不管是不是艺术家,都有这个趋势,喜欢大手笔的东西。另一个特征是,他们的创作需要更多耐力和耐心。这在女性艺术家中比较常见,她们的创作往往要花费数月,日复一日。我并不清楚我所收藏作品的作者是否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我会选择来自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而不是男性艺术家。我认为女性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