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杨仁恺:我发现了清明上河图真迹 (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22:43 光明网

  

杨仁恺:我发现了清明上河图真迹(5)

《清明上河图》局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杨仁恺:是啊。事情大致是这样的: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关押,他的东北军部下也都散了。张学良的外文秘书,也是东北人,后来在营口的一个工厂里当职员。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外文秘书从营口到长春去看朋友,在长春逛地摊时,发现了一些从伪皇宫抢来的文物碎片,就买下了,包了一大口袋带回营口。不料跟他同去长春的一个工人见财起意,在回营口的路上把他推下车子害死,把东西抢走了。那位秘书的夫人是一位教师,她很怀疑自己丈夫的起因,于是就到法院去控告,结果案子破了,那个害人的工人被抓了起来,包裹也物归原主。这家人虽然知道这包东西不一般,但是并不确切知道它们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后来,这家人想用这包破片卖几个钱补贴家用,到哈尔滨、长春、沈阳都试着卖过,结果都卖不掉,最后才来到北京,被荣宝斋看上,收购了。

  别人开玩笑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说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

  杨仁恺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幼年丧失,家道中落,勉强就读于旧制高中理科,辍学后在成都一家私立女子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1945年,30岁的杨仁恺来到北平,在琉璃厂书肆坊间多所浏览,见识到很多法书名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

  主持人:很多人说您在书画鉴定方面独具慧眼。我们采访冯其庸先生的时候,他曾经说过:一幅画,杨先生只要打开三分之一就能看出真假。您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杨仁恺:从哲学上讲,这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是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果。我从小就对历史文物有偏好,二十多岁的时候还在中学教过历史,对这些东西一直都非常喜欢,一直没有停止过摸索和研究。我对文物的认识也是一点一点逐渐深化的,我看过很多文物鉴定方面的书,亲眼看过国内国外大约6万多件东西,所以,慢慢积累得多了,也就对各个时代的东西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书画鉴定学稿》,专门阐述这个问题。

  我到东北以后才算走上了专业道路。当时,全国刚解放,我有一个同学的朋友在东北当组织部部长,他说东北缺少这方面的人才,通过他介绍我才到了东北文化部,随后转调博物馆。

  主持人:听说到东北之前,郭沫若还给您介绍过工作?

  杨仁恺:郭老跟我很熟,他的夫人于立群写书法,我提供资料、字帖之类给她看。郭老曾经推荐我到国家文物局。当时文物局局长是郑振铎先生,我跟他不太熟,后来郑先生录用了徐邦达先生,这时,正好东北文化部来请我,王冶秋同志转告北京这边又没有编制,所以我就到东北去了。

  主持人:听说您经常说自己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

  杨仁恺:对,我没有正式上过大学,只是个旁听生。年轻时候,我有很长时间在北京琉璃厂度过,即使后来到东北工作了,我也经常回到北京,在琉璃厂泡着。那时候东北博物馆尽管有溥仪那一百多件东西,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就在国内、在北京收购东西。那时候东西便宜,不像现在动辄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当时我有这个机会,可以在琉璃厂待着泡着,所以有时候,别人开玩笑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说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我跟琉璃厂的老板们很熟,他们有什么问题都会来找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