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17:55 新浪综合

  来源:债券小馆 

  投资要点

  流动性差异导致资产调整的不同。

  可以说,以上三轮调整是去年以来熊市中最为典型的三个阶段(当然目前这轮是否阶段性结束还有待观察),从调整的结构来看,却存在明显的分化。前两轮中,相同的部分大于不同,在加速调整阶段,1)均对应着资金的压力,10-1利差明显压缩;2)流动性差的5年/30年等期限均加速补跌;3)信用利差大幅走扩;但10月至今的调整中,市场的走向则完全不同,1)资金面相对平稳,10-1利差明显走扩;2)10-5曲线形态修复,尚未补跌;3)信用利差相对平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此轮调整还没有明显的流动性冲击和赎回压力。

  此轮调整是预期差的修正和泡沫的释放,但市场结构的脆弱性更是问题。

  事实上,广义基金从5、6月开始明显加仓,交易盘对经济预期较为悲观,对收益有较高的诉求,曲线形态相对扭曲,交易明显跑在了现实之前,博弈气氛浓厚造成交易拥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需求端尽管有回落迹象,但韧性强于预期,结构更为健康,企业盈利仍然较好,产出缺口在较高位置,PPI回落偏慢。而且监管上也没有放松迹象,反而可能继续加码。与此同时,融资需求回落偏慢,表内额度和监管上升后,非标等融资有所抬头,配置盘配债意愿偏弱(大行还要额度的问题),新增资金迟迟不能入场。

  市场的调整本身有经济、通胀预期差的修正,但之所以调整如此剧烈,是整个体系本身脆弱性的体现,毕竟当前资产、负债收益率仍然倒挂,投资者收益诉求仍然较强,但资金面显然不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加杠杆环境。而一旦调整,反向交易和止损的力量也很强,波动幅度相对剧烈。

  预期差修复和结构好转,短期或企稳,但未到转机。

  经过如此剧烈的调整,预期差得到明显修复,曲线形态也变得“健康”,结构性的问题得到缓解,积累的压力得到释放,市场情绪达到极端悲观的状态,调整过后,配置盘逐渐入场,筹码交换逐渐充分,短期有企稳甚至超跌反弹的基础。

  但当前经济走弱更多还是边际为主,政策也没有放松,新的预期差尚未出现。而且曲线形态上,信用利差仍在低位,结构问题更多的是缓和,配置需求有待观察,市场大的转机仍需等待。

  报告正文

  导读:债市的连续调整让投资者非常心焦,已经鲜有看多的声音,但在持续的调整 中,投资者也在关注短期何时企稳,应该关注哪些场内外的因素,我们就去年四季度以来最明显的三轮调整做一个梳理和对比。 

  2016 年 12 月债灾:流动性压力骤升,流动性差的期限和品种超调,衍生品大幅调整。 

  1) 从标志性的 10 年国债和国开来看,调整的最后阶段国开明显加速,从 12 月 8 号到 20 号,国债调整幅度 30bp,国开达到 50bp;

  2) 调整初期,国债 10-5,10-1 小幅增加,国开 10-1 增加幅度小于国债 10-1, 但国开 10-5 相对稳定,随着调整的深入,期限利差开始压缩,在调整最后 的阶段,期限利差加速压缩,国开 10-1 明显倒挂。超长债方面,初期调整 的速度快过 10 年期, 30-10 利差走扩,而后利差小幅变平,调整最后阶段, 大幅调整,30 年国债 12 月中下旬相比国债超跌 25bp;国开活跃券上,则 是 160213 调整甚至大于 160210,二者一度倒挂,但 150218 与新券的利差 达到 20bp 以上;

  3) 衍生品方面,调整初期略快于国债,但此后平稳,直到调整后期,开始加速 调整,基差拉大至历史高点; 

  4) 信用债的超跌则主要出现在调整中期,即 11 月中旬加速调整,最大走扩幅 度超过 20bp,但在调整末端,信用利差呈高位震荡; 

  总结一下,这轮调整中,国债期货处于引领地位,然后是国开和国债,加速调 整阶段,市场流动性出现严重的问题,10-1 出现倒挂,流动性差的 5 年、30 年 均加速调整。信用利差在调整明显走扩。 

  事实上,调整的加速期正好对应着国海事件,市场有流动性危机的风险,而市 场企稳反弹的也与监管层介入解决事件,同时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完全同步。 也就是说,市场调整中压力得到释放,流动性局面的扭转成为市场变化的关键 因素。 

  2017 年 4/5 月调整:流动性压力增加,衍生品抗跌,信用债加速调整是最大特征。 

  1) 这轮调整中,10 年利率最大的调整幅度在 40bp 左右,而且国债调整的 幅度大于国开,如果考虑到换券的因素,二者基本相同;

  2) 调整中,国债 10-1 利差经历三个阶段,先小幅熊平,而后出现 10bp 左右的熊陡,再加速熊平,国开 10-1 调整出现几乎保持水平,而后与国 债节奏相同,但 10-1 加速熊平的阶段没有出现明显倒挂;国债 10-5 和 国开 10-5 经历了小幅熊陡和大幅熊平两个阶段,国债 10-5 熊平的变化 范围更大,接近 30bp,在调整末端出现倒挂;超长债的调整略滞后 10 年,国债 30-10 利差开始大幅压缩 25bp,但在最后加速调整阶段,超长 债调整幅度大于 10 年;由于这期间正好有 10 年国开新券 170210 上市, 活跃券呈现明显的分化,170210 比 160213 低 10bp,213 又比 160210 低 10bp,活跃券利差达到 20bp 以上;

  3) 衍生品在这轮调整并未超跌,基差持续收窄,中间有小幅波折,在利率 见顶的时候,基差在 6 毛钱附近;

  4) 信用债的超跌是这轮调整最明显的标志,从 4 月中旬利率加速调整开 始,期限利差大幅走扩,且低等级远高于高等级,3 年 AA 中票期限利 差上了 50bp 以上,AAA 上了大约 30bp; 

  总结一下,这轮调整中,利率债的标杆是国债,且国债曲线的变化也大于国开, 在加速调整阶段,流动性差的期限调整加速,衍生品表现反而要好于现券。当 然,这轮调整中最有代表性的变化是信用利差的大幅走扩; 

  这轮调整中最明显的因素是银监监管升级,导致银行的负债压力上升和委外的 赎回,因此国债现券(银行为主)和信用(委外为主)是调整最大的品种。这 段时间流动性整体并未出现明显超季节性的变化,在加速调整阶段,资金面是 相对宽松的。而市场见顶也有监管的缓和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券商资金池整改 不针对债券、媒体报道央行召集一行三会加强沟通协调等),而央行公开市场操 作上也确实展露暖意。 

  2017年10月至今:10 年调整幅度最大,期货基差小幅走扩,信用利差维持平稳。

  1) 这轮调整中,10 年国开调整幅度在已经达到 50bp,国债好于国开,不到 40bp; 

  2) 调整中,10-1 利差经历三个阶段,先熊陡,后震荡,在熊陡,目前累计上升幅度已经超过 30bp,目前国开 10-1 利差回到 60bp 附近;国债 10-5 和 国开 10-5 在调整初期其实已经明显倒挂,随着调整的加速,曲线形态反 而修复,可出现陡峭;超长债的调整幅度明显小于 10 年,国债 30-10 和 国开 20-10 利差均压缩了近 30bp,活跃券利差出现小幅的压缩;

  3)衍生品在这轮调整一度小幅加速,但基差仍在较低的水平,IRR 仍为正, 并未达到前两轮的状态; 

  4)信用债的超跌在这轮调整中并未出现,信用利差至今仍相对稳定,AA 中 票利差相比 5 月的高点低 40bp; 

  总结一下,这轮调整中,标杆是 10 年期现券,国开大于国债期货大于现券,但 期货超跌有限;10-1 利差明显走扩,5 年/30 年等不活跃的期限均好于 10 年, 信用债也未出现超预期的调整。 这轮调整中,直接因素有“GDP7.0”、美债调整、同业监管升级等各方信息,背 后对应的是市场对经济和通胀预期的修正,对货币政策收紧和监管升级的担忧。 但市场调整的剧烈程度远超预期,主要是市场自身的脆弱性所致。 

  此轮调整是预期差的修正和泡沫的释放,但市场结构的脆弱性更是问题。 

  可以说,以上三轮调整是去年以来熊市中最未典型的三个阶段(当然目前这轮 是否阶段性结束还有待观察),从调整的结构来看,却存在明显的分化。前两轮 中,相同的部分大于不同,在加速调整阶段,1)均对应着资金的压力,10-1 利 差明显压缩;2)流动性差的 5 年/30 年等期限均加速补跌;3)信用利差大幅走 扩;但 10 月至今的调整中,市场的走向则完全不同,1)资金面相对平稳,101 利差明显走扩;2)10-5 曲线形态修复,尚未补跌;3)信用利差相对平稳。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此轮调整还没有明显的流动性冲击和赎回压力。

  事实上,广义基金从 5、6 月开始明显加仓,交易盘对经济预期较为悲观,对收 益有较高的诉求,曲线形态相对扭曲,交易明显跑在了现实之前,博弈气氛浓 厚造成交易拥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需求端尽管有回落迹象,但韧性强于预期,结构更为 健康,企业盈利仍然较好,产出缺口在较高位置,PPI 回落偏慢。而且监管上也 没有放松迹象,反而可能继续加码。与此同时,融资需求回落偏慢,表内额度 和监管上升后,非标等融资有所抬头,配置盘配债意愿偏弱(大行还要额度的 问题),新增资金迟迟不能入场。 

  市场的调整本身有经济、通胀预期差的修正,但之所以调整如此剧烈,是整个 体系本身脆弱性的体现,毕竟当前资产、负债收益率仍然倒挂,投资者收益诉 求仍然较强,但资金面显然不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加杠杆环境。而一旦调整,反向交易和止损的力量也很强,波动幅度相对剧烈。 

  预期差修复和结构好转,短期或企稳,但未到转机。 

  经过如此剧烈的调整,预期差得到明显修复,曲线形态也变得“健康”,结构性 的问题得到缓解,积累的压力得到释放,市场情绪达到极端悲观的状态,调整 过后,配置盘逐渐入场,筹码交换逐渐充分,短期有企稳甚至超跌反弹的基础。

  但当前经济走弱更多还是边际为主,政策也没有放松,新的预期差尚未出现。 而且曲线形态上,信用利差仍在低位,结构问题更多的是缓和,配置需求有待 观察,市场大的转机仍需等待。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