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利率大幅飙升 国开债平均收益率升至5.36%

2013年11月10日 10:58  华尔街见闻 

  中国的债券市场近期一片风声鹤唳,前两大发债人财政部和国开行的发展成本都在逼近历史新高。央妈不再可以依靠,同业业务竞争倒逼,债券市场或许面临结构性的变化。路透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银行“不断扩张资产、不断补充资本金”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银行资产配置的盈利要求会更高。

  本周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4.30%,逼近2008年时期4.60%的高点,脱离基本面和CPI表现的走势。中国国债发行收益率抬升意味着财政部融资成本更高,而目前中国的国债余额已高逾8.2万亿元。去年,财政部为政府债务支付利息达2,734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开行发债成本的飙升,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平台融资提供商,本周二国开行五个期限金融债招标发行,一年、五年和七年期金融债收益率创历史新高,而10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还达到5.34%的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进一步看,中央国债公司给出的国开债平均到期收益率本周四升至5.36%的历史高位。与财政部家大业大不同,发债成本的走高给国开行带来巨大挑战,路透称如果当前情势长期延续,国开行边际净息差将会大幅收窄,甚至不排除出现负数的入不敷出可能。路透计算称,以去年生息资产收益率简单计算的目前边际净息差已降至仅28个基点(bp)。

  中国前两大债券发行人尚且如此,那剩下的大量企业情况就更糟了。本周四中央国债公司信用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已升至6.0266%逾两年高位,已高出9月份5.9%的工业企业利润率12个bp。对非金融企业而言,贷款才是其融资的主要渠道,而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7.05%,更较工业企业利润率高出115个bp,存在严重倒挂。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报道,刚刚公布的10月PPI同比降1.5%,连续20个月下降,且降幅较9月有所扩大。这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压力,9月数据显示企业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61.1%的新高。

  利率走高有很多原因,政策面方面,央行不断释放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信号,10月份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就曾让银行间市场利率创出钱荒以来新高。而需求方面,如平安证券[微博]石磊所言,“有了同业投资科目创新后,债券和信贷和信托受益权,在风险和资本调整后的收益率必须达到可比水平”,路透也称,在银行的盈利要求倒逼之下,同业业务不仅挤出了债券和票据,三季度还挤出了部分房贷业务。

  利率之所以能够迅速走高,也许需求端的需求旺盛有关,而这主要来自于非贸易部门。中国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既有融资需求,又愿意承担高利率,金融部门势必会通过各种途径为之融资,即使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出台同业业务新规,限制金融机构理财、同业及表外等业务发展,金融机构也会继续创新,变通其他渠道来承接相关业务。

  路透的报道认为,除去利率市场化,流动性,银行资产配置,央行货币政策态度转变等因素外,银行资产扩张及实体经济杠杆濒临临界点或许是绕不开的原因。

  路透援引以下数据: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分别为52万亿元人民币和134万亿人民币,银行业的资产是GDP的2.6倍。

  而过去10年,GDP和银行资产的平均增速分别在10%和17%的水平,未来若继续以这种增速增长,10年后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将为GDP的4.8倍。

  银行业的资产增速显然过快且不具持续性,这还没有考虑GDP的降速问题,若GDP未来以6%的中速增长测算,这种倍数将达到近8倍。

  尽管面对信贷规模管制,银行仍会不断创新出银行理财,银信合作及同业业务等资产扩张工具,但大趋势是银行业这种“资产扩张,随后不断补充资本金”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降速是大势所趋。事实上,2012年下半年来,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速下台阶状态明显。

  资产降速、盈利能力又要保持,这就要求资产配置的收益率提高,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对包括债券在内的各类资产收益率的要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风海燕可能是人类记载最强风暴
  • 体育英超-范佩西绝杀 曼联胜阿森纳 视频
  • 娱乐龙应台谈金马奖和张悬“国旗”风波
  • 财经央企好工资引争议 隐形福利助长收入差距
  • 科技策划:双11网上抢购全攻略
  • 博客“团购”越南新娘暴露什么现实
  • 读书苦孩子:光绪儿时饿得偷吃太监食物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的十大改革理念
  • 潘英丽:如何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 沈建光: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 张庭宾:人民币贬值楼市泡沫必破灭
  • 管清友:经济稳中趋缓 货币信用双紧
  • 张化桥:英国的影子银行
  • 陶冬:美就业骤升 欧利率突降
  • 刘远举:孙杨代言汽车广告有无不妥
  • 海若:我为何劝医生儿子去改行
  • 姚树洁:三中全会必谈的经济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