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或继续弱势寻底 基本面及债市持续偏空

2013年09月09日 19:25  中证网 微博

  王辉 熊峰

  中证网讯 时隔18年重回资本市场的国债期货,本周一(9月9日)迎来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在8月出口增速环比明显上升、当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数据近五个月首度“转正”等偏强的宏观经济数据打压下,国债期货三张合约价格跟随现券市场的弱势表现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分析人士表示,8月份宏观数据的陆续公布预计将不断强化经济的好转和通胀回升的市场预期,短期内债市收益率仍没有下行动力。与此同时,近段时间以来债市跌跌不休对市场人气的杀伤,预计仍然会使得国债价格短期内继续惯性下滑。在此背景下,短期内国债期货预计仍将以弱势寻底运行格局为主。

  上市第二交易日表现疲弱

  周一市场交易数据显示,国债期货上市第二个交易日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主力合约TF1312下跌0.30%至93.906元,全天增仓172手。三张合约总成交12810手,活跃度较上市首日有所下降;总持仓3142手,较上市首日略有增加。其中,国债期货各只合约价格波动率最大的时段仍为开盘之后的10分钟。

  可交割现券方面,周一可交割券当日普跌。其中,13附息国债15(130015)下跌0.12%至96.5867元,而国债ETF当日也下跌0.08%。不过,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周一仍维持相对低位,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小幅上行9基点至3.56%。

  中国国际期货高级分析师汪诚称,9日国债期货实际价格略低于理论价格,基本不存在期现套利机会。该市场人士认为,当日公布的CPI和PPI数据显示出经济企稳增强的信号,对国债期货走势形成利空。此外,本周仍有工业增加值、M2等数据的公布,加之周三13附息国债15的续发,发行认购情况将直接影响国债期货的走势,短期内市场做空情绪仍较浓。来自瑞达期货的分析观点进一步指出,周一早盘国债期货低开后,CTD券(最便宜交割债券)130015和130003的抛盘也出现了显著增多的状况,表明现券市场偏空氛围仍比较浓重,疲弱市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善。

  基本面环境或令国债期货难脱颓势

  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上周末及本周一相继发布的部分8月份月度经济数据显示,8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0%和7.2%,其中出口增速较7月份的5.1%上升2.1个百分点;8月CPI同比增2.6%符合市场预期,当月PPI虽然同比下降1.6%,但环比仍上涨0.1%,为近五个月以来的首次“转正”。

  对此,主流机构均分析认为,8月CPI同比涨幅符合预期,预计未来通胀依然温和可控;同时PPI环比由负转正,显示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好转。结合汇丰8月份PMI近四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至50.1点的扩张区间等数据分析,经济基本面环境的持续好转,将继续对债市可能的回暖产生打压。

  而另一方面,就近段时间尤其是上周以来债市的运行状况来看,目前债券市场孱弱的市况、悲观的氛围也依旧没有发生转变。上海中期国债分析师刘文博指出,上周五发行的150亿元六个月期贴现国债(13贴现国债06)收益率再度高于二级市场利率水平,表明投资者对未来利率市场走势仍旧偏空,继续在一级市场上要求更高的发行利率保护。

  与此同时,来自申银万国[微博]等一些主流券商的研究观点,也普遍对中短期内债市的表现,持相对负面的看法。申银万国表示,8 月份宏观数据公布将强化经济的好转和通胀回升的市场预期,继续降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依然会存在;而短期内一级市场利率债供给压力巨大,可能带动市场收益率继续向上突破。而西南证券、民生证券等机构也认为,一方面经济基本面的向好可能将使得债市调整或将继续,而考虑到后期市场仍有新债供给及季末因素冲击,债市短期内将难有作为。综合各方面市场看法,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债期货预计仍将以弱势寻底运行格局为主,而这与国债期货上市之前市场的主流预判观点基本一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最高法:实证确定诽谤信息转500次判刑
  • 体育全运-蔡赟不满队友一日三赛摔拍离场
  • 娱乐独家:张馨予谢李晨包容 无法承载他的好
  • 财经女商人丁书苗从铁路捞百亿 刘志军不让动
  • 科技苹果明晨1时发布新iPhone 将全程直播
  • 博客玩弄女性的薄熙来和谷开来还有感情吗
  • 读书后宫之谜: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皇后
  • 教育教师节家长送3000元礼品称怕老师记不住
  • 太友:央企在外亏损实属正常的不正常
  • 张庭宾:美元复兴以人民币牺牲为代价
  • 齐格:经济转型为何如此艰难
  • 叶檀:刘志军丁书苗利益共同体
  • 舒颜:为什么国人买电视需求十年不变
  • 刘步尘:中国彩电轮番上演悲喜剧
  • 马光远:地王频出是地方政府有意托市
  • 沈建光:三大领域将释放改革最强信号
  • 罗天昊:上海仍有四大挑战
  • 郎咸平:中国经济承担不起失败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