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国债期货上市开始利率期货新航程

2013年09月06日 09:43  新浪财经 微博

  常清[微博]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期货业协会副会长

  关于国债期货重启的许多问题理论界已经讨论的非常充分了,我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的角度谈谈国债期货上市的战略意义。同时,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一些负责任的质疑观点谈点看法。

  我国的期货市场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改革三十多年来,主要集中在商品和劳务领域,其重要的标志就是放开了商品和劳务领域的价格管制,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替代计划机制配置资源,适应这一经济体制转换的客观要求。

  我们为了取得价格改革的成功,建立能够合理配置资源的商品价格体系,不失时机的建立了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价格改革由计划价格体系彻底转向市场价格体系,完成了商品价格改革的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金融领域始终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的改革,许多改革措施还只是试点的性质。例如我们也建立了证券市场,但是我国仍以间接金融为主,据2008年出版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所提供的资料,我国的金融结构过度畸形,日本是典型的商业银行主导型,也只有38%的金融资产在商业银行里,而我国这一数据是60%左右。据祁斌先生测算,今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3%。

  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比日本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融资与投资失衡的市场,连小股民都清晰的认识到,股市就是一个圈钱的市场,投资者信心彻底丧失,积重难返。再例如,利率市场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基本上还是管制利率,许多措施只有文字意义,不是真正的改革。

  当前,习李新政开启了第二次改革的航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会迈出历史性的步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改革的重点之一必须对金融体制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消灭计划经济的坚固堡垒,才能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新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价格改革,三十年前商品和劳务领域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价格改革闯关,以物价改革为突破口。借鉴历史的经验,我们要想取得金融改革的成功,必须从资金的价格入手,放开管制形成市场。否则的话,只能是文字改革,也就是总书记一再批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资金价格的改革要有建立利率市场的配套,我们已经有了三十年的改革经验,不能再走任何弯路。根据物价改革的经验,放开资金价格的管制,同时形成利率的期货市场,来保证形成能够合理配置资源的合理的市场利率信号,由此,利率期货就应运而生。

  我国现在上市国债期货,就开始了利率期货的新航程。因此我们对国债期货的上市,不能仅仅从品种的角度,技术的角度来进行讨论,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它的战略意义。

  由于国债期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过“三二七国债” 事件,因此许多对期货市场研究很少,但对宏观经济有很深造诣的人不免有些担心,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善意的质疑,实际上,“三二七国债”

  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用股票的规则做期货,万国证券不使用保证金进行交易。股票现货的规则与期货的规则是有本质不同的,所以才出了问题,当时,同样是国债期货品种在郑州等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运行平稳。

  国债期货上市,也引发了一些经济学家关于资金分流的担心。我国的股市已经相当脆弱,无法在经历任何的负面消息的打击,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们担心国债期货上市利空股市,原因是分流资金。实际上,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因为国债期货品种的保证金规模不会太大,可能比不上一只股票的市值。再者,做国债期货的专业投资者可能是一些做国债的机构,他们就从来不参与股市。

  国债期货的上市,标志着利率期货的发足,未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还有一些利率期货的品种不断上市,从而推动我国利率市场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哀悼王宁
  • 体育全运男足-辽沪2比2送四川赢球出局
  • 娱乐央视明年减少56项晚会 杜绝过度使用特效
  • 财经知情者:继蒋洁敏后中石油几名干部被带走
  • 科技小米手机3发布:售价1999元起 体验
  • 博客姚树洁:谷开来和梦鸽都是失败的母亲
  • 读书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认定汉奸的标准
  • 教育教师节拟改为孔子诞辰9月28日
  • 江濡山:为何习近平说地方债是可控的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两种繁荣
  • 罗天昊:国家需要大赦天下的气度
  • 安邦智库:高层为今年经济形势定调
  • 叶檀:李嘉诚“购买英国”很明智
  • Kingsley:叙利亚与新兴市场暴跌关系
  • 刘步尘:彩电迎来中国时代
  • 谢作诗:科斯认为经济学的希望在中国
  • 陈季冰: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
  • 王小广: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转嫁风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