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关键是要有平等的待遇与竞争机会。因此,要真正推进包容性金融,必须抓紧推进一系列金融改革。先要放宽银行业准入门槛,这不妨就从民营银行的建设开始。另外,还需要改变社会融资体系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现状,降低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分散经济体系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的署名文章,提出要深入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包容性金融发展,是联合国[微博]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包括几大目标:其一,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其二,金融机构稳健,内控严密、接受市场监督以及健全的审慎监管;其三,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其四,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在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周小川称,下一阶段,央行和金融系统将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坚持民生金融优先,鼓励金融创新。
显然,央行希望通过对金融业的制度安排,为“三农”、小企业等领域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具体来看,周小川要求继续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三农”和小企业等的信贷资金来源。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满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等适合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等。
8月各项金融统计数据的表现都较为强势,这为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提供了底气。但不无忧虑的是,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果在减弱,同样的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能支撑起的经济增长率却在显著下降。这凸显了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稳增长”政策需要兼顾调结构与促改革等多项目标。
近两年来,在监管层的有意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各类金融创新频出。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了多项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有关“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的措辞,点燃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热情。作为银行业的主要监管者,银监会对新一轮的创新热潮则表达了审慎的态度。对于当下如火如荼的金融产品创新,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上首度提到了“栅栏原则”:由于一些表外创新业务已与存贷款“互联互通”,因此,需要对信贷类业务、理财类业务、代理类业务和有价证券投资类业务实行“栅栏”防护,并鼓励在“栅栏”内积极创新。尚福林强调,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要抓住公司治理这个关键,重点完善有效制衡机制,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营管理的稳健性。
从这个角度看,周小川强调“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固然重要,但正如业内专家所分析的那样,推动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经济发展,目前财政货币政策有三个领域的工作亟须加强或弥补:一是财政政策要为商业银行实施包容性金融而增加的不良贷款提供财政补贴,二是限制金融同业业务对落后地区和产业环节的资金的侵蚀,三是还需大力发展社区金融平台,并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优先发展金融创新。
而更紧要的是,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关键是要有平等的待遇与竞争机会。尽管银监会早在2011年初就曾表示,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渠道畅通、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碍。然而现实却是,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后只是“陪太子”读书而已,没有经营权,没有话语权,这已严重挫伤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即使民营银行正式获批,其能否获得与政府及监管机构有密切关系的国有银行、城商行事实上平等的待遇与竞争机会,仍然是决定民营银行能否独立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要真正推进包容性金融,必须抓紧着手一系列金融改革。先要放宽银行业准入门槛,笔者认为,这不妨就从民营银行的建设开始。当前,主要的金融资源都控制在国有银行手中。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供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民营银行仅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5%,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占比更在60%以上。国有商业银行对处理中小企业贷款缺乏热情,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民营银行具备草根性、社区性,与中小企业具有先天的血缘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地下钱庄的作用。通过允许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把他们由地下引导到阳光下,不仅能为他们获得合法的生存空间,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由此,在充分释放民营银行所蕴含的改革红利的同时,逐步破除大银行的金融垄断。
另外,还需要改变社会融资体系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现状,降低间接融资比重,分散经济体系系统性风险。社会融资体系过度依赖银行体系,意味着银行业过多承担了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金融市场内的创新运动。
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已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放开也已有了时间表。相信不会需要太长时间。说到底,在打破金融业垄断的前提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真正给金融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也给实体企业带来与此风险真正相匹配的资金成本,从而真正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规模升级,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最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民营银行的设立将成为一块再好不过的试验田。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