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3日10:33 和讯网

  和讯银行消息 7月13日,据港媒报道称,因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加上监管机构仍有疑虑,邮储银行决定放弃以“双币双股”形式上市,最快9月就能登陆港交所。对此消息,邮储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正处在静默期,不便回应。

  和讯银行翻阅资料显示,邮储银行已于7月4日在香港联交所披露了聆讯前资料。6月28日,银监会公告同意其在香港主板发行股份并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139 .23亿股。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将成为中国最后一家待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今年内在香港上市集资高达80亿美元(约624亿港元),目前,邮储银行的估值约为500亿美元,其IPO规模今年有望名列全球首位。

  邮储银行去年底(2015年12月)宣布引进10家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已获得银监会批准,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蚂蚁金服、腾讯、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中国电信、瑞银、摩根大通、国际金融公司、星展银行、淡马锡等,以发行116.04亿股新股的规模募集451.40亿元,即每股3.89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截至3月份的第一季度,邮储银行实现净利润125亿元人民币(19亿美元)。2015年利润增长7%至349亿元。该行截至3月31日的不良贷款率为0.81%,不到官方公布的行业数据的一半。

  业务规模方面,截至今年3月底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逾5亿客户,同时有中国商业银行中数量最多的营业网点40057个。其总资产为7.7万亿元,存款6.73万亿元,贷款2.67万亿元。

  延伸阅读

  H股迎来IPO巨无霸 邮储银行即将登陆港交所

  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这家拥有超过4万多个营业网点和5亿户零售客户,被称为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距离其IPO目标已是越来越近。近年来,港股市场一直不乏新晋银行的身影,但均为中小型城商行,无论在资产规模和募集金额上都与邮储银行无法相比。而邮储银行即将开始的H股上市之旅,或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7月4日,邮储银行在港交所正式披露了其上市前发行人相关资料,该行H股上市已进入冲刺阶段。根据早前银监会批复的公告显示,此次邮储银行在港H股上市,发行规模将不超过139.23亿股。而作为上市的前期准备,早在去年12月份,邮储银行就引入了包括瑞银、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加拿大养老基金、蚂蚁金服等在内的十家战略投资者,共计发行116.0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6.92%,共募集资金451.4亿元,折合每股3.89元。

  与此同时,在其上市申请中,邮储银行最新的经营状况与财务数据也得以公布。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达、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77076亿元、67324亿元和26658亿元,这一规模在中国商业银行中分别位居第五位、第五位和第七位。2016年一季度,邮储银行实现利息收入、净利润收入分别为723亿元、124.87亿元,去年同期上述指标分别为752亿元、112.56亿元。对于利息收入同比出现下降,该行表示,主要是由于其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下降,而后者受央行在2015年连续降息和同业市场流动性宽松影响。

  邮储银行的“大”,在其众多的营业网点和客户规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截至2016年3月31日,邮储银行共有40057个营业网点,包括8301个自营网点及31756个代理网点,覆盖中国所有的城市和98.9%的县域地区,拥有中国商业银行最大的分销网络。同时,该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客户数已达到5.05亿户,超过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截至2016年3月31日,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1%,而这一数据要明显优于比银监会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1.72%的平均水平。

  根据银监会批复,邮储银行赴港IPO将发行不超过139.23亿股H股,如果该行发行价与其每股净资产相当,则邮储银行赴港IPO募集资金将高达645亿港元。

  由于多年来A股上市闸门始终对银行紧锁,一时间,港股市场成为了银行打破IPO“堰塞湖”的出口,甚至不惜退出A股排队名单。一家接一家的银行借港交所实现了IPO目标。然而这几年H股上市的银行却多为各地中小城商行,如青岛银行、郑州银行、锦州银行等。而邮储银行的出现,则是H股市场多年未曾出现过的银行巨无霸。

  邮储银行将上市估值500亿美元 身价逼近阿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就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提交上市申请,最早9月进行IPO,集资料达70-100亿美元。

  邮储银行将可能成为两年来全球最大宗的IPO,估值约500亿美元。

  邮储银行一名女发言人拒绝对上市的消息作出评论。

  报道称,假如邮储银行IPO达到预期集资目标,其将成为2014年9月上市的阿里巴巴之后,全球集资规模最大的IPO。

  董希淼:IPO能否助力“弯道超车”

  日前,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赴香港IPO。如果成功上市,这或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邮储银行是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大型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刚刚公布的“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该行总资产排名位居22位,一级资本排名位居39位。在我国银行业当中,它的资产规模仅次于四大银行,位居第5位。

  然而,邮储银行骨子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4262家法人金融机构中,它十分特殊:从历史来看,它最初办理邮政业务,并没有从事银行业务,缺乏商业银行的基因;从业务来看,不少商业银行成熟的业务它并未全面开展,业务基础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比如,该行资产业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今年一季度末存贷比仅为39.60%,远低于同业水平。

  邮储银行最大的优势与劣势都是物理网点数量众多。从有利的方面看,它在全国拥有超过4万个网点,覆盖全部城市和近99%的县域地区,网点数量为全球银行业第一。同时,邮储银行个人客户数量超过5亿个,服务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广泛分布的渠道和庞大的大众客户群体,使得该行在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领域,具有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优势。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邮储银行能够吸收大量低息存款的关键因素。2015年,该行平均付息率为1.94%,而在港上市的中资商业银行总体水平为2.75%,资金成本的优势十分明显。

  从不利的方面看,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数量庞大且效率不高的物理网点将可能成为巨大的负担。该行网点存在三个软肋:一是网点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不高,网点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二是网点员工素质比较一般,大多数员工原本从事邮政业务,服务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三是代理网点占比超过79%,与邮政集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够清晰。物理网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网点是各类渠道中最昂贵的一种。总之,该行网点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与国内成熟的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邮储银行近年来采取多种举措,加快网点转型的步伐,但成效如何还需实践检验。6月21日,笔者到该行某营业所,原本2分钟可以办好的业务,却因理财顾问与综合台柜员相互推诿,等待40分钟才得以完成。打电话到支行反映情况,至今未得到明确答复。由此可见,该行中后台部门对网点的精细化管理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金融业务的角度看,邮储银行的金融业务是从邮政储蓄、汇兑业务发展而来。相比之下,它习惯于从事传统负债、资金结算等基础业务,尽管能吸收到低息存款,但低息存款并不等于低成本存款。如果算上网点、人员等投入,其存款成本并不低。从盈利能力看,该行在资产规模为工商银行(4.33, 0.04, 0.93%)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一季度净利润仅为125亿元,为工商银行的六分之一。同时,前些年该行的信贷业务做得相对较少,这一方面使得它现在不良贷款较少,不良率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因此未能在这方面储备足够的人才,并积累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该行正准备大力发展信贷业务,但风险管理能力能否与之匹配有待观察。

  邮储银行IPO将有助于邮储银行进一步补充资本金,增强下一步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控能力。在IPO之前,该行引入了不少战略投资者,希望借助战略投资者的帮助加快改革创新,完善业务布局,提升管理水平。

  如果说我国商业银行正在从2.0时代向3.0时代迈进的话,那么邮储银行可能还处于从1.0时代向2.0时代转型的阶段。它的历史包袱比较重,银行基因比较弱,业务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轻型银行具有“弯道超车”的潜质,将可能从1.0时代直接进化到3.0时代。但是对于邮储银行而言,未来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减轻发展包袱并巩固现有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孔瑞敏 SF16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

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活动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刚刚超过第二产业,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服务业比重偏低,导致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报酬偏低。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偏低,也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如何降低英国退欧谈判的出价

在不确定性的时期,全球投资者会转向那些能够略微实现经济增长,同时社会稳定和尊重法律的国家。尽管有选举周期伴随的政治噪音,美国再次被证明其三权分立制度可以有力地为其未来保驾护航。这可以从安邦保险高价收购美国资产看出来。

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

凡是那种毛利率超越同行一大截,F10里面没几个机构的牛逼公司,小心他们都是来坑爹的,千万别抓住下一只死亡股票。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呢?

万科收购黑石资产或是借尸还魂

万科与黑石的交易,购买黑石地产资产不会是终点。看目前的万科宫斗发展,黑石套现之后买入关键股权非常有可能。这,也许就是王石及管理层的后发制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