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银行改革可以拓宽路径(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今年6月底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情况看,多数经济学家没有给出积极的评价。其中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认为此项改革造成“账面重组顺利,公司治理没有本质提高”,17%认为“没有明显变化”,只有15%认为“公司治理水平正在不断完善”。邱兆祥指出,银行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制度,要考虑股东的权利,但是,目前的内部治理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行政化管理的倒退现象。

  而曾刚认为,治理结构的优化不是一朝一夕,更不能一步到位,纵比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就是改革的进步。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最大益处就是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武装和改善国有银行内部治理,并形成有力的制衡机制。美洲银行和淡马锡子公司的加盟使得建行如虎添翼,中行也表示引进战略投资者时更看重的是管理经验而不是资金。

  曾刚说:“上半年银行改革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下半年将持续上升阶段。速度加快的同时步骤也需要安排好,循序渐进。银行着力进一步提高运营能力,明晰产权,降低风险。”

  银行改革可以拓宽路径

  四大国有银行正为上市厉兵秣马,下半年改革的舞台注定仍将被银行上市的各大事件所占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多次公开强调,“发行上市是实质性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步骤和重要的里程碑,要认真向前推动这件事。”各银行也正沿着“三部曲”模式前进,希望借助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

  邱兆祥认为国有银行的上市,可以促使国有银行脱胎换骨,形成新的机制。但是,上市不等于就一定能完善治理结构,这方面也有过很多失败的例子。

  曾刚指出,股改完成仅仅是银行改革的第一步,只是形式上的改革。如同完成了手术,但是疗效和恢复情况还不得知。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治理结构还需要漫漫求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缺乏完善法律机制的前提下,上市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但不能治本。上市的同时,内部也需要进行配套的改革。否则上市“外包”会出现种种问题,尤其是一些商业银行不断出现新的不良资产,就很可能演变成法律上的问题和现实的危机,再加上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现在还处在磨合期,信息难于共享,加上监管的协调性不够,银行仓促上市很容易出现监管问题,很容易对整个金融机体造成伤害。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在谈及改革的途径时说,“改制上市是国有银行改革的一条路,但并不是主要的途径。既然建行、中行改制和境外上市,引进海外投资者,也可以考虑把工行和农行分拆来引进国内投资者。工行云南省分行将其下属45家县级支行变为信用社,创新了改革思维,拓宽了改革路径,值得我们研究改革新途径的可能性。”

[上一页] [1] [2]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