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董事会2005 > 正文
 

董事会:金融生态的五大软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1:36 《董事会》

  痼疾沉积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一剂猛药综合医治。关键之处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与执行

  文/ 李欣 唐永

  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关键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国有银行的持续
、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一直处于国有独资的状态,所有权与经营权未能有效分离,营运效率低下,治理结构缺失,从而形成了恶劣的“金融生态”。

  据银监会的信息,仅2004年一年内,该机构共处理各类违规金融机构2202个,比上年增加690个。其中,农村信用社及农村商业银行1057个,邮政储汇局589个,国有商业银行376个,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94个,股份制商业银行47个,非银行金融机构19个,政策性银行18个,外资银行2个。

  这些数据表明,国内的“金融生态”十分恶劣。但是,银监会处理的银企问题仅是冰山一角,业内人士相信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从根本上看,国内“金融生态”存在五大问题:

  第一,产权结构单一。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国家拥有全部产权。但是,国家是一个抽象的非人格化的概念,需要由政府部门代为行使所有者职能,出现了产权虚置的状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产权虚置直接导致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低下,过度的行政干预,职业经理人制度难以形成,内部人控制盛行以及对经理层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难以建立等弊病。

  第二,董事会制度缺失。在单一的产权结构下,国有商业银行未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内部权力制衡缺失。从2004年开始,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尝试股份制改革,建立董事会制度。但由于金融处于敏感行业,其高管名义上虽为董事会自主任命,实质还是由政府任命。

  第三,内部制衡机制缺失。国有银行比照政府机关设置制度,导致经营目标错位。由于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对于经理层的选择基本上采用行政化的干部考核制度,真正的委托-代理机制难以建立,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经理层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第四,激励机制和约束措施缺失。目前,国有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由国家财政部门决定,与经营业绩严重脱钩,责任和激励不对称,拥有剩余控制权的经理层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经理层掌握的剩余控制权就成为“廉价投票权”。国有银行内部“廉价投票权”的普遍存在,在层层委托、分级代理的现况下,难以形成对各级管理者的有效约束。

  第五,外部治理难形成。目前,国内还缺乏成熟、规范的经理人市场,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市场化流动机制尚未形成,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化选拔机制,导致高级管理人员承受的来自经理人市场的压力不大。同时,单一的产权结构和不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也使得通过控制权市场来完善治理的机制的外部压力根本不存在。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