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银行研究部
进入2009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负面因素进一步增多、加大,同时2008年的高基数也会对利润增幅产生较大的限制作用,总体经营效益增速将快速回落。具体来看,2008年净利润增长由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状况在2009年将出现改变。随着所得税调整因素的基本消除,生息资产规模和中间业务增长成为2009年商业银行保持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动力,而利差的减小和资产质量的变化则将对盈利形成显著挑战。根据我们的增长模型测算,在乐观、谨慎乐观和保守等三种情景下,商业银行2009年净利润都很难实现正增长。
在三种情况下,贷款增长都将保持14%-16%的增速,同时中间业务收入也不会出现负增长,但利差和信贷成本变动则有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2009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虽然会有所下滑,但整体幅度不大,预计幅度在5%以内。另外,如果营业税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调,则盈利增长可能为正。
一、生息资产扩张仍将成为银行利润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生息资产增长的基本假设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企业盈利增速下降、借款意愿降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储蓄存款增长,商业银行资产增长也将出现减速。但2009年GDP增速仍将保持8%以上的水平,同时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也会对信贷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综合各项因素,银行业资产增速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下降。生息资产增长对2009年利润增长仍将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以下重点分析2009年银行贷款增长的变化趋势。
1、经济下行对银行贷款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贷款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以美国为例,1981年至2007年的27年间,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贷款增速也相对较高,反之则贷款增长也会出现减速。
从我国1992年到2007年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较低,更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与美国相比计划调控政策的影响力更强,因此贷款对于经济波动的反应更强,但一般会存在1年左右的滞后。9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始终保持高速,这一阶段贷款乘数(贷款增量/GDP)也不断提高,当1995年经济开始出现减速后,贷款乘数1996年才开始回落,且回落幅度远大于经济放缓的速度。
2、政策导向转变和贷款刚性需求会推动贷款增长
我国政府11月初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措施。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未来两年内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2009年GDP增速可能保持在8%左右,经济下行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的影响也会部分消除。
一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健增长,货币、金融政策适度放松。近期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也明确表示将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信贷规模限制的政策也明确取消。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流动性压力将有所减轻,资产配置更具有灵活性。而对于大型银行来说,贷款供给能力不足的状况也将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台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也有利于为保障银行贷款增长、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的增长创造一系列条件。
二是社会资金需求仍将较为稳定。在GDP保持较快增幅并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即使略有下降,也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08年四季度起,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投入计划开始启动,在民生、基建、灾后重建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将进一步扩大,贷款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三是部分“体外”的资金需求将得到银行的更多支持。2008年上半年,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大量借助私人借贷市场融资。而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支持力度。金融国九条指出,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等,这将促进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稳步增加。
我们认为,此次拉动内需政策对贷款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超过1998年,这一是因为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五年内,我国一共投入约3万亿元拉动经济发展,而此次财政刺激计划两年内就投入4万亿元,实际还可能略高些,力度明显较大;二是1998年政府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而本次扩大财政支出领域除了基础设施投资外,还包括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范围更广;三是当时四大国有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率高达40%左右,严重制约了其放贷能力。而经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放贷能力和意愿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