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影响显著(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 17:14  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加以实施。要注重把握好抑制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防止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的不利结果。从紧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因为我国经济8%以上的增长需要贷款保持较快增速,货币政策过紧则会对实体经济增长造成伤害,加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内部信贷若控制过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会出现“替代效应”和“结构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内部信贷控制过紧的话,外部资金流入可能会增加,反而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增大。而“结构效应”则是指在信贷控制的背景下,银行一般会保证大客户的贷款资金需求,而进一步压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将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制约其发展,从而也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和活力产生负面影响。

  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需增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双顺差下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以及汇率升值压力,为央行坚持反通胀的货币政策立场提供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

  4、及时采取适当的贸易应对策略

  首先,适当调整贸易政策。面对美国经济与进口放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及国内通胀,我国在贸易政策方面要及时做出适当调整,既要解决贸易顺差过大问题,也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动,防止出口贸易增长出现过度下滑问题。要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相对平稳发展。对于减少贸易顺差而言,应主要以增加进口而非过于降低出口增长来予以实现。

  其次,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要加大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努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价值地位。要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再次,构建合理出口区域结构。我国要进一步降低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出口,稀释美国进口调整对我国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效应。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最后,完善出口配套机制政策。要积极推动出口贸易配套机制与措施的发展,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数量、区域结构的动态监测,增强我国出口贸易的预警机制;并通过及时、有效的税收、产业与金融政策措施,调节出口贸易平稳发展,努力避免我国对某一市场与区域的出口出现大幅波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