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06:15 金融时报

  二、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忽视“以人为本”的主要环节及其表现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也意味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正是由于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没有深入领会“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甚至在部分环节、部分领域忽视“以人为本”的有力指导,导致出现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和人事改革中忽视“以人为本”,简单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群体性上访事件频繁发生

  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尽快完成机构与人事改革任务,大量撤并网点机构,例如,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辖区3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数从2001年末的71个撤并为2007年末的33个,减少53.5%。相应地,实施守押社会化与后勤社会化等改革,大幅度裁减工作人员,以求增效,例如,工商银行人员精简力度最大,全行员工由1998年的56.72万人降至2006年的35.14万人,减少了38%。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定任务、定指标,大会、小会动员,甚至通过一些误导性宣传,让员工买断工龄自谋职业,花几万元钱就与员工完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这部分人员“匆忙”买断工作甚至可能是一生的收入来源,流向社会以后,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社会经历等限制,竞争力不强,找工作困难,生活处境每况愈下,只好集结为伍,四处奔走,找原单位、找政府,求得在和谐社会应该一样享受的那份平等与公平。同时,由于各行人员分流安置政策存在差异,容易产生安置“攀比”问题,加上配套制度不完善,且实际执行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甚至存在违规操作情况,导致内退和买断工龄人员集体上访等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近两年在职员工收入增幅明显,与内退人员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分流、内退人员安置和安抚非常困难。

  (二)人力资源配置及其改革中忽视“以人为本”,缺乏员工广泛参与和支持,改革方案推行困难

  一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前台和基层员工短缺。各行对人员实行总量控制,二级分支行人员进出完全受上级行计划控制,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人员流动困难,用人指标严格控制,个别行连续10年没进年轻人,员工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严重。例如,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辖区3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职员工平均年龄分别达40.2、42和44岁,部分行已出现人员断层问题。由于年龄整体偏大,员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都不愿意到工作压力较大的基层和前台工作,形成管理人员冗余、基层及前台人员相对短缺的局面。

  二是改革方案缺乏员工参与,容易引起误解和冲突。各行人力资源体制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试运行及推广普遍忽视员工的参与。考核目标制定往往没有事先广泛征求意见,造成大部分基层员工对现行考核办法的目的和作用知之甚少;考核过程缺乏绩效辅导和信息反馈,考核结果公布后,仅执行机械的奖惩、提薪或升迁措施,员工只能看到眼前的物质利益,无法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三是方案设计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忽视员工的贡献差异和长远利益。各行改革方案更多借鉴国外银行的考核理念、工具和方法,缺乏与实际国情、行情的充分结合。例如,某国有商业银行最近的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将员工收入与岗位挂钩,以期构建“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以市场为参照”的薪酬分配机制。但该项目薪酬设计忽略了职工的历史贡献和专业技术职称等因素,对8年以上工龄实行无差别对待;没有考虑国家对边远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政策倾斜,没有落实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抚政策;在岗位评估时,对劳动强度和风险因素考虑不够,运行类和其他类别员工级次差别太大,抑制了一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岗匹配阶段缺乏详细的制度约束和完善的配套措施。同时,各行改革方案普遍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与员工长远利益、个人发展相关的激励措施较少,涉及专业培训的内容有限,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设计,没有建立包括财务指标、员工管理目标和内部运营目标在内的绩效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较缺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