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话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5:30 理财周报

  当市场不发生问题和风险的时候,对投资者宣传注意产品风险等道理,投资者较难接受。只有当风险发生时,再对投资者讲这些,他们才能听进去。

  但是银监会不是要等出了问题才出来说话,我们很早就进行了宣传。就像当股市好的时候,投资者不去听注意风险这类话,只有当问题发生时投资者才会明白。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交学费的过程、学习的过程。银行在学习,投资者、消费者也在学习。

  作为银监会来说,监管当局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大家学习的成本和代价。在整个理财的过程中,监管当局的主要目标是监督银行有效地披露、揭示产品中的风险,帮助客户有效识别风险、认识风险,甚至教育客户,让他们能够判断这种风险。但是所有这些工作都不能替代由客户本身来承担的决策风险。也就是说,在充分揭示风险的情况下,客户需要自己做决策、自己承担风险,这点要跟消费者、跟全社会都讲清楚。

  《理财周报》:受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的影响,银行投资、代客资产管理能力遭到社会质疑,你们是否感受到较大压力?

  李伏安:去年我就说过,新的理财业务的发展、新的理财途径的拓展,包括QDII产品的扩展,对银行投资管理能力都是重大的考验。银行需要逐步培育、建立这种能力,能力包括对境内、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能力。

  在国际市场投资之前,首先是了解国际市场、具备分析判断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但是如果不让银行去投资,他们永远不会有动力和压力来做这个事情,也永远不会具有这样的能力。银监会对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市场准入控制还是比较审慎的,不是所有银行都可以做理财。

  人民币国际化,就一定要到境外投资,

  这是基本前提

  《理财周报》:现在出现收益问题较多的是投资境外的结构性产品和QDII资产管理类产品,有人质疑中资银行海外投资能力和QDII开放的时机。

  李伏安:国家的政策是鼓励投资者去境外投资,这一点从国家大的方针来看绝对是正确的。

  中国的投资者要想分散风险、平衡收益,人民币本身要发展走向国际化,就一定要鼓励大家、引导大家到境外去投资,这是基本前提。目前是市场经济时代,对于理财市场来说,投资者有资金,他不看好国内市场,要到美国、英国、香港等市场投资,这是市场的选择。

  监管当局只能顺应市场的发展,而非阻碍、抵抗市场发展,那不是监管的正常之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监管部门说市场形势不好,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代理客户到境外投资或者不能到资本市场投资等,这是没有道理和无效的。这样做牺牲的只是银行,中国的银行会丧失市场发展机遇。

  就算今天不开放这个市场,挡住了少数人受损失的风险,从长远看,这样必定会阻止银行、阻止中国的银行业为老百姓提供新服务的一个发展通道,并会使得整个社会大众享受的金融服务、社会福利水平始终提不上去。这是更大的损失。

  要明白,监管当局是要促进市场发展、顺应市场发展、引导市场发展。关于对银行代客投资境外产品的一些“不能放开、不应放开、放开太早,或者是银行不应该放开”的说法都是不恰当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