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8日16:14 新浪综合

  原标题:回归本源 专注主业——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谈上半年银行业运行和监管情况

  记者:郭炎兴

  2017年是中国银行业的强监管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上半年,银监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重点围绕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治理金融乱象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同时,实施较为丰富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银监会近日召开的监管情况通报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业市场乱象已得到初步遏制,市场竞争趋于理性,经营行为趋于规范,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保持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通报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信贷投放力度显著增长,上半年累计新增各项贷款8.8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利润增速有所回升,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9703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77.2%,远高于这一指标150%的最低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为13.16%。这些经营和监管指标都保持在较好水平。

审慎规制局局长  肖远企审慎规制局局长  肖远企

  服务实体经济是落脚点和出发点

  “近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们对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全面的部署举措。”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徐洁勤介绍,银监会将引导和督促银行业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完善机制,优化服务,重组存量,优化增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作。

  首先是深入实施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和差异化信贷政策,有效支持去产能。徐洁勤表示,2016年,银监会推出债权人委员会制度。今年将继续推广这一制度,要求债委会主席履行好发起、日常运行责任,认真做好债务重组相关工作,探索银企双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还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提升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细化分类名单制管理,稳妥有序退出各类“僵尸企业”。“我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主动去产能、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暂时存在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金融债务重组;对能产生整合效应的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有效支持去杠杆。“我们鼓励银行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各类实施机构,自主协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徐洁勤表示,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包括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通过所属的实施机构或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与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建筑、建材、运输等多个行业企业签署了债转股的框架协议。

  她介绍说,银监会正积极研究并且加快推进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相关制度出台,目前已经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同时,银监会批准了四家大型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其中,农行和建行的新设实施机构已经获批开业。此外,银监会还引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授信管理,减少多头、过度授信,综合利用理财、租赁渠道,满足企业兼并重组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因地制宜将债务重组与市场化债转股有机结合。

  三是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徐洁勤介绍,现在5家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具体方案均已出台。5家银行都成立或者指定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专门委员会,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推进委员会或者办公室。5家银行总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全部正式挂牌,正在筹备设立一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我们计划推动银行业机构年内要在16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或者城市群,全面建成普惠金融的服务机构。”

  “在设机构的同时,还要建机制。”徐洁勤表示,具体而言是指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统计核算机制、风险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按照贴近市场和客户的原则,银行业机构均在探索符合普惠金融需要的信贷管理政策,并且简化业务流程、缩短决策链条,切实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此外,对于小微和“三农”,银监会将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在精准扶贫脱贫方面,7月份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扶贫小额扶贫信贷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小额扶贫信贷差异化监管政策、强化风险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并且重视培育造血功能,进一步推广“网格服务”、“银税互动”、“政银担合作”等模式。

  “为进一步盘活信贷资源,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不仅要做好增量工作,也要做好存量工作。”徐洁勤表示,银监会正稳步扩大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机构和基础资产范围,积极盘活存量金融资产,扩大有效金融供给,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追偿、重组、转让核销等手段加快处置存量不良资产,稳妥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

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徐洁勤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徐洁勤

  弥补监管短板正抓紧推进 

  “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是今年银监会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我们非常重视,加班加点地抓紧推进这项工作。”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介绍,今年银监会拟制定和修订大概20项监管制度。其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和能力,更好地提升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目前这些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正在有序推进。”肖远企介绍, 除了《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已经发布外,有一些制度目前已经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如《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有些制度则正在内部征求意见。

  制定和修订这些监管制度办法,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第二是坚持急用先行原则。肖远企介绍:“我们针对的都是当前银行业经营最需要规范和解决的问题。制度的设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度办法出台后,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和风险防控,以及整个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等产生影响。我们对此要进行充分评估,有的还须进行相应的压力测试。”

  “在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协调。”肖远企表示,现在银行业机构各项业务均不是封闭领域,这就需要与关联制度的制定部门、其他部委、各级地方政府进行广泛协调。“事实证明,在充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再推出制度办法,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他还补充说,银监会也与市场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我们从制度办法立项时就非常重视他们的问题和诉求,同时也提前释放一些政策信号,稳定各方面的预期,减少市场波动等负面影响。”肖远企说。 

  银行脱实向虚势头得以抑制 

  今年上半年,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专项治理,同时实施治乱象、防风险的综合治理方案,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督导金融机构严守市场秩序、依法合规经营。

  肖远企表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完成了自查,后续监管检查和整改问责工作正有序推进。针对自查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银监会要求金融机构认真对标、规范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惩处、严肃问责;对整改工作不落实、问责不到位,特别是屡查屡犯的机构,依法从严、从重采取监管措施。

  当前银行业市场乱象最突出的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三个领域。肖远企认为,这些领域过去几年野蛮生长,资金空转现象最突出,经营非常不规范。“这三个领域交叉关联、相互嵌套,监管很难看清其基础资产、难以穿透,甚至很难看到由谁来承担风险。风险的复杂性值得警惕。”

  “在治理过程中,银监会对整治影响进行前瞻性的评估、预警和干预,防范于未然。我们通过自查、监管抽查,对市场乱象的程度和根源,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手中还要有方。”他告诉记者,银监会的监管工具箱中有比较充足的工具。

  “总体而言,通过整治乱象,目前银行业经营趋于规范,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肖远企介绍,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规模,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双双收缩。到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和同业负债余额比年初均减少了1.8万亿元。目前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增速分别为-5.6%和-2.3%。

  同时,理财产品规模有所下降。肖远企介绍,自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治理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累计减少了1.9万亿元,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为28.4万亿元,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35个百分点。特别是同业理财较年初减少了2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综合治理前减少5300多亿元。今年4月份,委托贷款余额自2008年以来首次开始减少。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银行业主动压缩表外规模,部分表外资金转回表内,这从贷款增速的提高可以看出。”肖远企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快于同期资产增速1.7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为8.8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资产比例80.9%,较去年同期大幅度提高36.2个百分点。

  “可以说,上半年的行政处罚以及责任追究,对金融市场乱象、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肖远企说。

  整治乱象要有更宏观的视野

  “银监会整治市场乱象要有更宏观、更广阔的视野,将问题放在金融业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待,而不是为整治而整治。”肖远企强调,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的乱象整治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震动最小,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最为明显。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连续六个月保持正增长。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一个多百分点,资金更多地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同时,银行业资金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显著增强。截至6月末,银行业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8.7%,涉农贷款同比增长9.9%,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4.7%,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较年初增加38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增长41.2%。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治理市场乱象,最终目的是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肖远企最后表示,通过监管引导与对市场乱象的整治,目前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均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金融家》 第9期 2017年9月20日)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