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7日10:32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

  新浪财经讯  6月17日消息,今日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正式开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她在会上指出,目前消费金融的空间很大,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空间也还很大,有很强的动力。但在这样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在发展过程中,消费金融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基础设施信用的共享要加强,在新领域的增新覆盖问题,金融信息还没有完全共享,缺少相应的共享机制,借新还旧、拆东补西的现象催生了强大的借贷群体。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产品没有抵押和担保,坏账率很高,有些机构为了覆盖成本使用高利率,超过36%的红线。这些机构发售产品时也存在混淆,不透明,息费不分造成消费者前期识别不清楚,后期也存在隐患,比如机构回过头来暴力催收。

  第三方面就是暴力催收问题,在这方面我国还缺少相关立法。此外,还有个人隐私保护,以及现在金融和技术的融合多样,导致很多界限不清楚问题。“比如助贷机构到底怎么管?这些在监管政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明晰,还有电商赊销,一些电商没有牌照,通过贷款赊销,风险传递给供应商,一旦出现违约,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相关的界限和监管怎么来管理,这也是一个挑战。”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陆书春:今天谈消费金融创新,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是互联网金融协会,跟创新沾一些边,所以今天主要围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和我们组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哪些工作,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提到金融和消费的关系,金融是对资源的最优配置,配置包括生产和消费,最后对生产扩大资源、创造更多的消费,所以最终消费需求的支持是金融服务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回顾一下这几年,改革孙所长也说到整个消费升级和金融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消费的金融支持还是现金,还是大家的自有资金,那时候还没有信用卡,消费也主要是耐用品,包括洗衣机、电冰箱,那个年代大家很少贷款消费。我记得当时说美国的老太太,等到死了把房贷还上了,那时候对中国人来说不太可想象,那是前二十年。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国家也有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消费,这期间我们关注到信用卡普及了,信贷支持消费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也出现了。现在的阶段,随着Fintech发展,技术驱动的创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淘宝、京东,在电子商务这样的场景下,各种创新的支持就出现了,围绕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各种白条、白拿、借呗、花呗都属于互联网消费的支持。

  这个阶段,互联网消费金融逐步形成了很大的生态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刚才孙所长已经给大家做了特别权威的总结,这个生态圈里面包括的资金来源有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借款人,都是新的资金来源,还包括资产证券化方面。另外,机构也非常多元,机构除了持牌的机构,还包括电商、赊销,还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实际也在跨接开展消费金融的支持。相应的金融和技术的融合也催生了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体系,包括大数据应用下的精准获客,还包括大数据支持下的风控公司的支持,另外征信、助贷、催收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出现。所以整个生态非常多元,从正面来讲是一种资源优势互补,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技术和金融的融合、创新业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后面再说。

  我们看几个数据,可以看到创新的消费金融状况。从互联网支付来看,2016年互联网支付的交易笔数同比增长61%,金额增长4%。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为什么笔数增加的快,金额增加的没那么快了,我想互联网支付整个交易量跟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的人群,到现在这一两年应该说用互联网支付手段的人群基本稳定了,两年前还有人可能不太会用,现在喜欢用的、用习惯的人基本固定,场景也基本定下来了,所以交易金额的增长并不是太快了。这种交易,我们分析交易额还是以商业银行的电子支付为主,这几年的数据也一直是这样。笔数增加这么快,恐怕是跟近两年微信支付的出现、二维码支付的出现有关系,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现在都不需要带现金,拿手机去买菜,两块钱买一把菠菜,都直接用手机了,我分析笔数的快速增长跟微信和二维码的出现有关系。后面我们会继续关注、比对2017、2018年的笔数增长。从笔数和金额来讲,现在体量还是银行的电子支付笔数大,第三方还是以小额为主,平均几百块钱。

  从消费信贷来说,我们对协会几家会员进行了抽样,2016年1月—12月,从贷款余额来讲,年底和年初增长了2.9倍,新发的消费贷款3.5倍,新发的笔数是3.2倍,整体看互联网消费金融,从样本来看是增长了。这也是刚才所长说的,目前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特别是十一促销前后的数据,被调研机构贷款余额发放明显高于上半年,。

  从贷款利率来讲,现在大部分还是5%以下的,也有少量高利率的。总体看,现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普惠,是通过支持在银行体系内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人群来获得消费金融支持,这方面还是占大头,有30%以上的额度也是不少的。所以互联网创新还是给了普惠金融一些正向的作用。

  从消费金融用户来看,跟专家的普遍认识一样,年轻人居多,20岁30岁左右的人占绝大多数,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借钱消费的理念没有,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有这种理念,等这些年轻人年纪大的时候恐怕就像美国老太太那种方式,贷款还完了,可能也就结束了。

  从贷款不良率来讲,我们抽样了几家会员机构,总体上来说,今年对比去年的样本数据,逾期和不良还是在增长,还是有一些逾期不良的上升趋势,但是这是样本数据,不能代表全部。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数据引证了共同的观点,消费金融的空间很大,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空间也还很大,有很强的动力。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在发展过程中,就像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需要专项整治一样,在消费金融的创新领域,有很多机构说互联网专项一整治,不叫网贷机构了,我不是P2P,我是消费金融公司,我是消费金融,我是Fintech,但是不管怎样,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后面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现在已经关注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我想第一个问题是刚才万局和孙所长说的,新领域的增新覆盖问题,金融信息还没有完全共享,缺少相应的共享机制,借新还旧、拆东补西的现象也催生了强大的借贷群体,很多人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他在享受这样的服务,后期如果信息不共享的话,在这家借了再去那家借,恐怕会有社会问题。这两天对于校园贷,监管机构也已经叫停了。基础设施信用的共享要加强。

  还有信用不高,现在很多产品没有抵押和担保,坏账率很高,有些机构为了覆盖成本也是高利率,超过36%的红线。这些机构发售产品的时候也在混淆,不透明,息费不分,造成消费者前期识别不清楚,后期也存在隐患,回过头来暴力催收。

  第三个问题是暴力催收,对还款能力不足或者一些恶性的,有的是还款能力不足,到时候还不上,造成了暴力催收的行业。我们国家还缺少这方面的立法。另外还有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及现在金融和技术的融合多样,很多界限不清楚的事情,比如助贷机构到底怎么管?这些在监管政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明晰,比如说电商赊销,一些电商没有牌照,通过贷款赊销,风险传递给供应商,一旦出现违约,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相关的界限和监管怎么来管理,这也是一个挑战。

  协会作为自律组织针对这些问题也在组织行业会员做一些工作。去年9月9号上线了金融信息共享的平台,主要就是共享以黑名单为主的逾期情况的共享信息,目前有4000多万记录,有900多万借款客户信息,也是为会员服务,为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一些支持。第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披露标准,我们刚刚通过了专家评审。因为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复杂、从业机构多元,所以很多按照机构治理的方式不好覆盖,所以这个标准体现了行为治理的理念,从行为治理入手,穿透业务的实质,通过披露产品的实质、披露息费情况以及催收的方式等等,为消费者提前预知获得这个产品之后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这个角度保护消费者。第三,未来我们要针对催收问题也会出台相应标准,目的是提升行业合法催收的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合理目标设定、策略制订、催收实施方面,把催收标准和组织会员一起拿出来。

  这是我的分享,特别感谢论坛邀请,今天能够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祝今天的论坛能够圆满成功,大家畅所欲言,能够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