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北京商报讯(记者 闫瑾 刘双霞)时隔半个月,央行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6月5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显示,央行公开市场暂停14天期逆回购,重启28天期逆回购,具体为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3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实现净投放400亿元。此外,当日公开市场还有15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已有半个月未开展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上一次进行该期限操作还是在5月11日。

  市场利率显示资金面仍较为紧张。6月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涨。市场交易员称,市场上资金供给仍有限,央行公开市场继续小幅净投放,未明显缓解紧势;6月6日,MLF到期逾1500亿元,需要关注续作情况及对货币市场影响。

  对于央行此次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为了应对跨季度资金面。

  本周(6月5日-9日)央行公开市场有47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还有2243亿元MLF到期;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此时投放28天期逆回购,横跨二、三两个季度,有助于维护年中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他指出,年中金融市场流动性往往相对偏紧,如果只做7天期逆回购需要频繁续作,容易带来流动性扰动。而28天期逆回购可以持续到7月初,更好地体现了央行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意图。

  事实上,此次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也在市场预料之中。据悉,在5月末,央行就表态称已关注到市场对上半年末资金面存在担忧情绪,考虑到6月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期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

  回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发现,央行操作经历了由“缩短放长”到“缩长放短”的变化。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缩短放长”抬升资金成本,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去杠杆。去年8月,央行重启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向市场表明拉长资金期限来降低债市杠杆水平的意图。

  之后,这一局面出现了变化。今年以来,公开市场中短期逆回购的比重逐月增加,7天期逆回购品种的比重已大幅上升至近八成,而28天期逆回购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从年初的30%以上,下降至4月的20%左右,而5月前半月的公开市场操作中,28天期逆回购品种的比重仅为6.3%。而从5月11日-6月2日,央行均未开展28天期逆回购操作。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的市场操作转变成为“缩长放短”,将有利于稳定资金面及市场情绪,显示出在央行较缓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引导市场更加温和有序去杠杆的政策取向,又不至于引起市场的恐慌情绪,以达到安抚市场情绪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6月5日,央行在重启28天期逆回购的同时,也暂停了14天期逆回购。

  来自兴业研究的观点指出,央行“缩长放短”过程中将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保留7天、14天与28天3个操作品种期限,但逐步往7天靠拢,加权平均操作期限开始下行;第二步,逐步暂停28天期与14天期逆回购操作,回到2016年8月之前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的操作模式。

  对于6月资金面,招商证券预计,6月流动性仍偏紧,但也不必担忧“钱荒”再现。预计月内流动性前紧后松。一季度比2016年“钱紧”的时点提前至月中,不排除银行这次可能会更早些准备。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