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1日14:22 新浪综合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负责人介绍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问答环节文字实录:

  记者:我们都知道银行业支持了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一直缺乏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能不能请潘会长介绍一下我国银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支持企业储备项目的整体情况。另外,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银行业又是怎样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谢谢。

  潘光伟:非常感谢您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比较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至于刚才你提到银行业究竟储备了多少项目,我们也在进一步地在调研、了解。

  我们银行业积极对接国家的重大项目,比如说,对接发改委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PPP项目,有来自央企和地方申报的项目44个。从地区分布来看,已经覆盖了五大洲,涉及25个国家;从项目内容看,覆盖了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信息化及环境保护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具体请在座的几位行长介绍一下各自项目的储备情况。

  丁向群:我先回答一下,“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我大体地跟您讲一下,我们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备的外汇项目500多个,融资总需求达3500亿美元,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中资企业“走出去”、能源资源、社会民生等领域。对于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资金来源很关键。开行是一家债券银行,通过发债的方式可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资金,这也是开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关于社会资本对“一带一路”表现出兴趣并主动参与,我们也注意到了,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开行也非常愿意和各类社会资本加强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谢谢。

  许罗德:资金来源是“一带一路”的焦点问题,资金需求非常大。我和大家分享下中行在这方面的做法。因为传统的资金来源就是客户存款和同业拆借。但是现在在筹措“一带一路”的资金方面,中行采取了很多新的渠道。

  第一,我们帮助政府和企业筹措资金。帮助一些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比如英国、匈牙利、波兰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还有一些企业发债,都由中国银行承销的。2013年以来,中行累计在境外承销各类债券折合人民币9100多亿元。

  第二,中行自身筹集资金方面,也通过发债的方式,累计发行中长期债券191亿美元。其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发行了3次,共计76亿美元。这样的发债方式,把全球的资本和投资者吸引到“一带一路”里面来,把“一带一路”这个概念点燃起来,让大家重视这个事情,关注这个事情。

  第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近年来我们尝试利用PPP的方式。最近我们和西非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就是通过PPP这种方式,进展的比较顺利。我想未来PPP也会是“一带一路”资金筹措的一种重要方式。

  张红力:工行的项目,刚才储备项目已经说过了,我们有400多个,大概3300多亿美元,其实这么多的项目,真正最后不会每个都做成功。因为整个项目进行当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有很多的风险。但是这么多项目确实比前几年增加了很多。我们现在储备的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单体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原来是几千万、几个亿的美元,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10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项目,单体规模在扩大。

  第二,这些项目对当地经济乃至对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强。

  第三,我们这些项目参与方越来越多,原来单独的是中资企业,现在有中资的,也有外资的,而且是来自世界各地,不仅是亚洲或当地,来自美国、来自欧洲都有参与。

  第四,我们的合作方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刚才我举了我们跟很多欧洲的银行、美国的银行,跟其他一些地区的国际银行合作的情况。

  第五,项目的执行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对我们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但我们有信心把这些事情做好。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