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1日09:3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银行除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会利用银行渠道和人员销售、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其中一些产品跟银行自营理财性质完全不同,有的风险相当高,投资者往往是出现亏损后才意识到自己买错了。

  而在银行代销产品业务中,银行作为代理销售方,发挥营业网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优势,提供产品的销售平台,所承担的责任与银行自产自销产品有较大区别。消费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需提高警惕,购买完成后,消费者可通过查询经营主体的网站信息,查询相关产品收益报告或致电产品经营主体公司咨询等方式,及时跟踪所购买产品的运作表现和收益情况。

  春节长假结束后,银行理财产品褪去“节日效应”,收益率持续回落。当下,超过5%年化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绝迹,4.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就算较高水平。据统计,与农历年前的最高峰相比,本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调低了40到60个基点。

  有这么多投资者盯着银行理财产品,那么2017年银行理财收益率会怎么走?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金融层面去杠杆、防风险的主基调,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会相对收紧,但幅度不会过大,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其收益将暂时维持在低位水平。

  随着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扩张,各类银行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全国性银行继续加大净值型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成为主流。2017年,在资产荒与资金荒共同作用下,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将促使银行打破刚兑。

  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是可行思路之一。一方面,此类产品较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更为灵活,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理财产品收益率过低的局面。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客户接受度似乎并不高。不可否认,相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型产品的设计较为复杂,要让客户接受,需要商业银行加大投资者教育的力度。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投资者整体素质提升,对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刻,较多投资者也能逐渐接受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至4.13%,较上周降低0.08%。7天以内的理财产品共有44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63%,环比上周增长0.10%;8天至14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29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20%,环比上周降低0.55%;15天至1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11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97%,环比上周增长0.08%;1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是发行主力,其中1-3个月期限的产品共有579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4%,环比上周降低0.10%;3-6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446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2%,环比上周降低0.07%;6个月及以上期限理财产品共发行414款,其中6-12个月期限产品共有290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6%,环比上周降低0.04%,12个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124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5%,环比上周提高0.13%。

  从发行银行类型来看,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多来自中小型银行。从收益类型来看,高预期年化收益类型多属于非保本浮动型及保本浮动型。从具体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产品来看,平安银行发行的一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以3.25%的预期收益率夺得了8天至14天期限以内第一的位置,汇丰银行发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以9%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居3-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首位。

责任编辑:王琛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