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16:18 中国银行业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农村信贷供需的群体差异

  文/莫秀根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9期

  就信贷而言,利息就是资本的价格。因此,信贷需求曲线反应的是利率与信贷的关系,利息越高,对信贷的需求越少。信贷需求因人而异,有了调查数据,我们就可以描绘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信贷需求曲线,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

  一般而言,不同人群对信贷的需求存在差异。根据贫困人群的需求差异,提供不同信贷服务是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命题。普惠金融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共物品特征,然而普惠金融服务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本质上金融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是一种供给关系。供应方为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需求方为各类不同特征的人群。本文将信贷供方划分为银行和小贷两类机构,需求方简单划分为贫困和非贫困两组人群,采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信贷供需的贫富差异,为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贫困户对贷款需求总是小于非贫困户

  2016年1-4月,笔者在福建省霞浦县、河北省承德县和甘肃省景泰县开展了针对普惠金融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每个县按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抽取了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并从每个村随机抽取了20个农户作为调查样本,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63份。

  笔者试图利用问卷数据来解释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在信贷需求方面的差异。需求曲线用来反应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价格越高,需求的数量越少,反之亦然。就信贷而言,利息就是资本的价格。因此,信贷需求曲线反应的是利率与信贷的关系,利息越高,对信贷的需求越少。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就可以描绘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信贷需求曲线,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

  调查样本包含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两组。贫困户是指政府在精准扶贫中识别并建档立卡的农户,其余为非贫困户。在根据调查数据绘制的图1中,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一,贫困户对贷款的需求总是小于非贫困户。实际情况中,也印证了这一结论。2015年贫困户中只有44.90%申请了贷款,非贫困户当中则有50.57%申请了贷款;第二,需求曲线倾斜度不一样,贫困户的需求曲线比较直立,非贫困户的曲线相对平缓。也就是说,相比非贫困户,贫困户对贷款利率敏感度较小。

  银行机构与小贷机构在普惠金融中发挥不同作用

  理论上,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同时提供不同额度的信贷,都可以成为普惠金融潜在供给方。事实上,金融机构通常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成本大小对金融业务设置不同门槛,客观上容易造成农村信贷供给不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供应屈指可数。在所调查的三个县中,目前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小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机构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上述农村金融机构简单分为银行机构和小贷机构。银行机构是指上述机构中的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农行,可以吸收储蓄和发放贷款。其余则为小贷机构,不能吸收储蓄,但可以发放贷款。除此之外,其在贷款产品、网点分布、登记和主管部门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笔者发现两类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普惠金融中发挥作用不同。在调查样本中,过去3年中这些机构为190位农户提供了总额为1916.4万元贷款。三家银行机构为农村提供了77%的贷款,其中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各占份额超过30%,农行排在第三。而中和农信和小贷公司也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不可忽视的提供方。从贷款笔数来看,中和农信成绩比较显著,甚至超过了农行。在资金成本和利率方面,由于银行机构在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既可提供较低利率小额度贷款,也可提供高利率高额度贷款。相比之下,小贷机构融资成本高,必须以较高利率为起点提供信贷服务。调查数据显示,通常银行机构名义利率在1%-20%之间变化,而小贷机构的名义利率在8%-20%之间。一般来说,银行机构希望提供高利率大额单笔贷款,以降低成本。当银行机构面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贷款申请时,虽然它愿意也有能力为两家同时提供贷款,但在货币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为非贫困户提供贷款就成为首选。从贫困户角度,出于低利息考虑,从银行贷款是其首选。但由于不是银行的优先服务客户,贫困户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得到贷款,从而只能选择小贷机构的小额高息产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信用社、邮储银行和农行等传统银行给贫困户的单笔贷款额度均小于非贫困户,相反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为贫困户提供的单笔单额度均高于非贫困户,这个结果充分体现了小贷机构的扶贫作用。

  其他因素对普惠金融的影响

  利率变化对供需双方都会产生影响。普遍认为,高利率是阻碍贫困户获得信贷服务的重要原因,降低利率通常而言有利于贫困户,政府常常通过贴息、限制利息等政策,促使信贷向贫困户倾斜。目前中国的利率政策主要通过银行机构执行。但由于非贫困户有能力支付较高利率,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变相收费提高实际利率,优惠利率实际很难落实到贫困户身上。从具体调查数据看,由于贫困户对利率敏感度小,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只会影响到少部分农户。例如利率从10%下降到5%,样本中有274个新增贫困户具有贷款意愿,相对应则会有406个新增非贫困户愿意贷款。不难看出,降息对非贫困户带来激励效果大于贫困户。

  另外,附加条件也常在贷款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综合体现了贷款的优惠程度。银行机构虽然在贷款周期上有一定优势,但其贷款附加成本高。这些附加贷款条件,无疑成为阻碍贷款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笔者将办理贷款需要花费的路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等按贷款周期折算成年利率,发现三家银行机构的附加费均高于中和农信和小额贷款公司。具体来看,信用社较高,其附加成本相当于0.47%年息,邮储银行相当于0.17%,中和农信相当于0.03%。小贷机构在办理贷款的速度上优势明显,一般3-5天内就可完成放贷全过程。三家银行机构则需10-28天。在办理贷款所需距离方面,中和农信优势更为明显,农户办理贷款,平均仅需2.5公里,所需距离最短。信用社办理贷款平均距离为7.37公里,相当于在乡镇一级办理贷款的距离。农行和邮储银行需要28公里,小额贷款公司为20公里,相当于到县城的距离。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9期。(本文摘自《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本文有所删改)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