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0月15日消息 由新华社瞭望智库、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2016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在金融业新版图分论坛上表示,作为金融业来讲,既要考虑数据的总体性、广泛性,考虑它的大,但是可能更重要的是要严谨地把握每一个客户、每一个金融数据的个体的谨慎的考虑。
赵锡军:谢谢李总!如果荣幸有机会到这里来,跟大家就新金融这个主题做交流。
就我个人来讲,我更喜欢我们第一主题金融业新版图这个主题,因为前面几位金融界监管部门的领导对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所以新和旧是不是一 样,还是有联系,还是有差异等问题讨论起来比较费劲。而金融业新版图的问题我们讨论起来就可以休闲和放松一些,版图说起来比较直观一些,而不是说在理论上有新旧之分。
我想跟大家交流三点,第一点,我理解和观察的我们国家目前金融的整体变化,我用金融资产规模的变化来说一下。按照我看到的数据和材料,到去年年 底为止,我们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大概是200万亿,其中84万亿属于表外业务,整体银行业的增长速度是15%,而表外业务增长大概在25%左右,24%多。 证券业的资产如果只是说证券市场,到去年年底我们的股票市场的市值是53万亿,再加上证券行业其它的一些资产,比如说证券公司、资金公司、期货公司、私募 等等大数加在一起是70万亿。债券市场按照去年的统计,托管的余额大概在40万亿。保险行业有10多万亿的资产。
但是从增长来看,证券和基金行业,特别是私募行业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证券行业总体增长速度在40%左右,但是私募增长达到180%左右,非常快!保险的增长在20%左右。
我看到互联网的数据,去年网贷到年底的余额是4千亿,但是它增长非常快,到今年6月份余额是6千亿。像众筹等方面规模相对小多了,增长也很快,50%左右的增长。
这是从资产方面来看整体的格局,我们说它是版图也好,200万亿、70万亿、40万亿、20万亿和6千亿,这是从资产的角度看版图,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当然,它们的发展速度各有不同。
第二个主题,我对新版图里新元素中新的部分的理解,因为互联网金融或者其它领域,我考察和观察了一下国内和其它的一些市场的共同点和差异,我发 现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说得非常多,但是在国际上,特别是一些成熟国家里说得很少。比如说我们和西方的一些学者、金融机构交流的时候,他们谈到的更多的是所谓 的“金融科技”,他们是用的Fin-tech这个词,说“互联网金融”的不多。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是看看我们说这个新的部分、新的金融究竟是我们国家特有的,还是说是全球将来都会形成的这么一个新的东西?这需要大家 判断。如果说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我们就要看看它为什么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做法,或者特有的一种现象?是阶段性的还是趋势性的还是长期的?大家在判断好了 以后,作为将来管理、业务发展就有了一个总的考量和判断。
从全球的角度来讲,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所谓的Fin-tech,刚才李麟总讲到的是智慧方面的考虑,可能我们的研究重点跟现在的这种模式相比是不 是要发生变化?你的研发力量、将来资源投入的导向是不是要有新的考虑?我觉得可能这个问题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深思,至少前两天公布的国务院批复的互联网金融 领域的整治实施方案,表明了我们在监管方面的姿态,它可能会引发我们的业务方面或者将来的发展方面对这个领域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规划。这是我讲的第二个主 题,没有结论。
第三个主题,我想讲讲金融业或者金融界怎么样来对待数据这个问题。现在我们都讲大数据,应该说大数据是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 是金融业是一个很严谨的行业,它对每一个数据都是非常严谨的,比如说客户的帐户的数据,客户的信息的数据。如果说你不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数据,而是笼而 统之地大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存在差异。因为如果你不能处理好每一个数据,那么对于你整个行业来讲,可能一个客户,可能一个消费者,可能一个投资者会受到 影响,可能不会产生行业性的影响,但是对于直接因为数据出现问题的消费者、投资者来讲,可能是灾难性的遭遇。
所以怎么样更好地进行数据的管理,我们是不是完全忽略了数据的个体性,而一味强调数据的广泛性和总体性?金融业不是一个完全的统计行业。所以我 个人觉得我们如果作为金融业来讲,既要考虑数据的总体性、广泛性,考虑它的大,但是可能更重要的是要严谨地把握每一个客户、每一个金融数据的个体的谨慎的考虑。
我就先说这么多,谢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王琛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