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9日07:22 中国经济网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从企业部门中长期总体融资规模来看,8月份融资规模合计6469亿元,与7月份的6800亿元相差不大,与往年同期相比并不低

  随后数月里,M1增速受到的同比高基数效应将越发明显,M1增速逐渐回落的可能性较大,M2增速很大程度上会小幅反弹。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8月份信贷与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较7月份出现明显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7万亿元,也较7月份出现明显反弹。8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11.4%,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增速25.3%,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差结束了此前6个月连续扩大的态势。

  房贷表现依然较好

  8月份贷款数据整体规模较7月份明显反弹。其中,房贷表现仍好,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为疲弱。具体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72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80亿元。

  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房贷占比依然最高,且攀升至年内第二高位5286亿元,反映了前期地产销售火爆对房贷的拉动作用;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80亿元,反映企业对贷款需求萎靡或坏账风险阻碍银行放贷。

  “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主要靠房地产和基建需求拉动。”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分析师李超表示,居民按揭贷款本年走势一向比较稳定,基建贷款变动主要体现在企业中长期贷款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大体规律是在年初集中投放然后逐渐震荡下行。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8月份地方债务置换规模较大,也明显影响了企业信贷数据,需要结合其他数据来考察观察企业融资需求。

  刘东亮表示,如果从企业部门中长期总体融资规模来看,8月份“表内中长期贷款+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合计6469亿元,与7月份的6800亿元相差不大,且与往年同期相比并不低。因此,不能单纯通过信贷数据得出企业融资需求剧烈萎缩的结论。

  M1和M2增速差收窄

  8月份M2增速比7月份明显反弹,除了信贷总体规模明显反弹这一因素外,也受到了基数效应的影响。

  李超分析,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股市波动较大,使当时M2的基数大幅抬高,导致近几个月M2同比数据有些“失真”,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渐消化,M2将会迎来小幅触底反弹。

  M1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并未继续攀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增加的因素仍然较多,包括企业交易和预防性动机下资金活期化、低利率背景下持有短期资金机会成本较低、楼市高温促进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转移等。随后数月里,M1增速受到的同比高基数效应将越发明显,M1增速逐渐回落的可能性较大,而M2增速很大程度上会小幅反弹。

  社融反弹幅度较大

  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反弹。其中,未贴现票据降幅明显收窄至3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出现回升,增加3306亿元,同比多出185亿元。

  连平认为,8月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小幅负增长,因而对于单月社融新增数据的拖累也大幅削弱。然而,当剔除“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这一扰动因素后,各类社会融资并未出现较为突出的变化,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随着市场趋于平稳也呈现出相对平稳增长态势。

  李超认为,在人民币贷款增速有限的情况下,未贴现票据成了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的最大变量。自从监管部门加强票据监管以来,票据的供给一直维持着负增长,但8月份票据贴现利率没有继续下滑,基本保持稳定盘整走势,这说明8月份的票据供给较之前有所改善。(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

责任编辑:蔡越坤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林毅夫在产业政策上的四个错误

林毅夫教授认为政府为了推行赶超战略,不得不扭曲体制。但究竟是体制导致了战略,还是战略导致了体制,是很值得进一步深究的。

回应张维迎指出的所谓四个错误

基础科学的革命不受企业家精神影响,而是政府支持的科学家推动的,政府部门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专利制度的建立也是政府的工作。如果说中国落后是因为没有自由,我觉得这个解释没有抓到现代经济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包方便面背后的中国改革

方便面肯定是当今中国涨价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食品,可是为什么它会陷入空前的危机。

网约车价格上涨确实值得警惕

政府制定指导价可能是未来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做法,即通过听证会确立指导价,避免垄断定价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由此确保老百姓真正从“共享经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