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7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谢谢曹国伟董事长,接下来有请出监管部门的领导,有请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先生上台致辞。
于学军:很高兴,参加由新浪网主办的这样一个论坛,“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我今天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谈一些想法建议。
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
因此,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是这样一个观点。
主要讲这么几个我的想法:
(一)我们从2002—2011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这个阶段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或称黄金十年,确实是十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存在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世界具有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球形成中国制造、中国价格、全球工厂等概念,我们这十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以上,其中2006和2007年最高,当年分别增长12.7%和14.2%。同时,银行的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保持了更高的平均增长水平,我没有找数据,我估计在16%、17%以上。在这一时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之前,和中间我们正好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国有大型银行经历过两轮不良资产的剥离。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之前进行的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第二次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在此之前中国进行的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两次剥离都进行了注资剥离,第二次引进了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进行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两次合计大约处置了三万亿不良资产,这使大型银行减轻了历史包袱,焕发了活力,有利支持了经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人民币汇率当时有贬值压力,中国经济虽然承受了一定的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个时候因为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中国经济承受了一定的下行压力,所以在这个之前在1997—2001年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都在8.4%以下,7.6%—8.4%之间。从2002年以后恢复了增长。第一次剥离实际上为2002年之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当时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当时主要体现在外贸进出口上,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尚在,并且出台了以四万亿元巨额投资为标志的刺激性政策,致使银行在这个期间释放了超过十万亿元的巨额信贷投放,这样使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仍然维持了3—4年的高速增长,9%以上的增长。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讲的所谓的“黄金十年”这样一个概念。
在这个期间,银行业的利润连续大幅度增加,是历史上中国的银行业恐怕是最好过的一个阶段。但是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就降到了7.7%以下。2014年降到了7.4%,去年是6.9%,今年预计会进一步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在这个期间开始大量地爆发,并且这个压力持续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爆发实际上最早就是在2012年开始,首先在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来。近三年不断地向中西部蔓延,从全国来看,我们这个不良的反弹全年的统计来看,正是从2014年开始,反弹包括双升,不良额和不良率双升,一直延续到今年。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地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分别比年初新增了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原因造成的。现在我们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他们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呈现柳暗花明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依据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挑战,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确立,所以我们面临着艰巨的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我们去产能,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本身这将是一个过程。因此,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我认为应该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力戒浮躁的思维,而要立足长远、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渡过这样的一个困难时期,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主要是讲一些形势和背景。
(二)转型与突破将面临两难选择。这是我们这一次论坛的一个主题,银行业困难的经营环境,除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原因,我这里主要列举三个重点:
第一,我们的利率经过几次下调之后,现在基本上处于一个历史的最低水平。重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去年已经推出,至此我们银行利差持续收窄,这种趋势,利率处在低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它还会延续一个较长时期。所以这使银行的利差经营环境会持续地受到冲压。
第二,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这不仅体现在银行贷款的增加上。我们去年银行贷款增加了11万亿多,这个数量很大,而且反映在类信贷业务的过快增长上,现在内信贷业务就是信贷之外的一些非信贷类的企业资产类的业务,包括表外业务,这个增长得更快。这就造成银行业业务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同时,金融市场扩大、膨胀、复杂化,这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第三,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和挤压,这个包括我们心理上的压力。现在这方面社会上大家讨论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会越来越明显。大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它的冲击就像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一样。
在这种压力下,银行业经营愈加困难,转型与突破自然面临严峻考验,但不寻求转型与突破,或者转型与突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银行的经营必将困难重重,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限于时间关系,我主要讲一些原则性的概念,怎么办?我想提这么三点意见:
第一,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现在我认为讲这个形势我简单讲两句我的观点,我们中国现在面临货币过快扩张,银行这两年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政府平台,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率有可能出现微降的局面,因为我们的贷款投放的规模很大。但是不良的风险仍然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前些年放的贷款,尤其实体经济的贷款,它的不良还会呈一个上升的态势,这就需要银行业谨防资产泡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以及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形成的影响,这是第一点。
第二,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趋势,早进入早开发、早应对,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昨天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覆盖银行业所有的风险,采取审慎理念和冲破原则,将所有的风险不仅覆盖,而且要提出拨备,防止有偿风险,把各项事情工作做在前面、做好。
我的发言就讲到这儿,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