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7日15:19 《陆家嘴》

  新金融:不因刹车而灰心 不因加油而张狂

  文/周晔

  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者,我无数次被问及对“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在我看来,目前以P2P网贷为主的新金融行业会经历一些混乱甚至低迷的阶段,但这只是暂时的,不会影响新金融行业整体发展。主流金融机构服务供给弱或者未服务的领域,都是新金融业者的发展机遇,而支付业者在新金融领域中发展潜力将会非常惊人。

  新金融的核心价值是效率

  我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强调,用互联网金融来描述中国金融领域涌现的各种新模式比较片面。互联网金融更多是从技术层面来阐述新模式的特点,我更倾向讲“新金融”。

  新金融有两类表现: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金融的新模式、新业态,比如网络信贷、网络理财、众筹等;一类是一些类金融的边缘性牌照,如小额贷款、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私募基金等。在监管宽松的环境下,这些形态风生水起。

  新金融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其发展实际上有两大助推力:长周期而言,技术是最大的助推力;短周期来说,监管则是最大的助推力,而最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引爆点是政策监管的宽松和地方政府的鼓励。

  过去半年多来,快速发展的新金融出现了“阵痛”,但我认为这是金融发展的一般路径——所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都是用行业的鲜血换来的,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血流过后,行业就成长起来了,因为留下来的都在经历风雨的洗礼后更具生命力。

  从需求侧来看,需求永远存在并且巨大。从监管来看,政策监管在全球都是总体放松,虽然会有所反复,但就像刹车与油门在换,车却一直向前。从业者心态上要保持沉静,不因刹车而灰心,不因加油而张狂。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之痛”是行业的共识,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痛?

  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新金融业者过度重视创新而忽略了效率。我在中国新金融行业里与大家交流,发现大家都只提创新。我去年在美国走访了十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包括大的支付公司、基金公司、消费信贷公司,问他们最核心的是什么,他们的答复惊人的一致:效率!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的创新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怎样的风险?

  在我看来,不管是因为无知无畏而产生的创新,还是因为基于专业能力而开展优化的创新,在金融业务中都是危险的事,可能意味着违规、意味着监管套利,也可能意味着直接打乱既有利益格局而引起各种负面的反馈。

  在不停的创新中,大部分人都忽视了新金融的核心价值——效率。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建立了不同主体的连接并促成其沟通,因为最大的连接就是沟通。人与人的沟通成就了微信,买卖双方的沟通成就了阿里,而金融的沟通其实就是资产与资金的连接,会成就谁,又怎么成就?应该说整个业界也都在摸索中,也许都有机会。

  金融永远是矛盾的,存在难把握的平衡。风险偏好与收益率预期、开展业务的成本与效率,都有悖论,就看谁能走出来。要实现这样的匹配,最大的约束就是效率与成本的匹配关系。

  提高效率靠什么?靠科技还是靠省掉交易环节?如果靠后者,只能代表胆大了。所以根本上还是要靠科技,但这意味着投入成本高、见效时间长。

  以汇付天下推出P2P账户系统来说,几十号人开发的前两个版本都直接扔掉了,因为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即使到现在,技术团队也还在拼命改进。根本上还是靠技术提高效率。从效率这点来看,我也更看好新金融机构的未来,而不是传统金融机构。

  新金融的机遇在于主流金融机构服务供给弱或者根本未曾服务的领域,而其中最大的机遇在于产业金融。

  产业金融是个泛称,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传统金融机构的人认为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金融就是产业金融;汇付天下则认为,与交易场景紧密结合的金融,才是产业金融。传统机构虽然有品牌有资金,但是不够理解行业、不够理解需求、不够理解资金流的规律、不够理解行业资产的风险特性,为新金融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与产业结合有不同的做法,新金融机会到底在哪里?

  第一是通过产业链连接不同的行业来拓展。大部分交易主体都是在行业中,资金在链条中流动,行业规模足够大,物流、资金流流向都很明确。汇付天下就一直在产业链中提供服务,航空业、基金业等都很有收获。

  第二种做法是针对商业主体的各类融资的产业金融,也可称为公司金融。比较多的是资产管理方向,比如银行、信托和资管公司的资管业务。这些资管业务对资产的评估定价也是顺着产业的发展或脉络来的。传统金融所做到的比较有限,甚至在组织架构都是更多按地域划分,很少按行业划分。新金融机构则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第三种做法是结合产业发展的个人消费金融。在个人业务中,银行只看重通用类的需求,比如希望通过一张信用卡搞定个人的全部消费需求,不与个人的具体消费行为相关(唯有房贷与车贷是例外)。但市场上有无穷多非标非通用的消费,比如家装、航旅等,这些都是新金融的发展机会。

  支付的未来路径

  做了这么多年支付,许多人问支付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从支付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支付从工具属性的业务发展成可以架构各种金融业务的主体业务。于是支付公司逐步深化成从事资产业务或资金业务的金融公司,这也客观上要求支付公司获取开展相应业务的牌照许可。回顾历史,预见未来。支付公司在这样演化后,也开始检讨自身:支付还是一个独立的业务吗?它和其他业务的关系,是并行发展的,还是因果递进的?

  领先的支付公司会深刻地认识到,支付已成为获取客户、掌握资金流的工具。虽然支付依然“沦为”工具,但已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而是成为了自己衍生和嫁接资产类负债类金融业务的强有力手段。过去支付公司追求规模,是靠规模的提升获取更大的支付服务收入,规模是目的;但现在规模则已成为了手段——通过规模的提升,获取更多的客户、掌握更多的资金流。基于和过去完全不同的业务逻辑,支付公司正在谋求建立以支付为基础平台的金融生态圈。

  基于此,我认为支付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沦为大集团的工具,一个是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替小微企业或个人做独立的账户管理服务。

  在新金融领域,汇付天下发现新金融机构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规模都比较小,二是运营团队中有金融专业人士。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具备开拓金融业务的团队能力,却缺乏一些基础性的支持能力,也就是我们讲的新金融必须要有的基础设施,就是金融的“水电煤”。汇付天下希望为新金融的发展提供这样的基础设施,就是我们提出的,为行业提供“新金融账户+”。

  在此思路上,汇付天下首先为P2P网贷行业提供账户系统服务,紧接着汇付天下为消费金融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各类交易所,私募基金机构等提供基础账户服务。这些账户表现出来的共性:一、他们需要提供产品,融资类产品或者理财类产品,二、它们需要将不同账户内的金融资产整合进一个账户。

  (作者系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йûмתĿռ

йĺ۾ߣ̫ܷתʽı仯һûڶûҪûһɹйáת䡱ܵ

ϣ

Ȩʿô

δҹ߽ص㣺һǽעػ߶Ŀƽ⡣ҹʻԻߵĸЧӦǽڴ¹߽һǿߵ

˭Ҹ˰

ͽǴô۸ɵɵֲ塣ʵʿ˵Ĺֵûдﵽй˾ʲ100%Ǿ飬Ǿǽǡشģ鲻Ҫո

ȡԤǷزĸͻƿ

ӹԣȡԤʵϾҪͿ̵IJܸˣ̷õءŵĶܣٽزҵԻع顣Ƕ˿̵ġҡ𿪷̵Ŀ־塣ֿ־岻عȵǺͷŴ󣬳ǿ̾Ӱطߵ򲢲ʵ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