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7日15:19 《陆家嘴》

  审判内鬼案件 危及银行安全?

  文/王蕾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两个涉嫌假冒签字,从英国NATWEST银行两位老年储户账户中盗取存款共计18万英镑的英国人被判刑但缓期执行。而那名提供储户信息给犯罪人的银行女职员,却没有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因为NATWEST银行撤销了对她的指控。她被银行解雇,两位老人被盗存款也由银行全数归还。

  英国中央刑事法庭在一份正式声明中表示,他们是接到银行方面的正式撤诉请求,并考虑到事件可能对其他员工造成负面影响以及有损银行信誉而同意采取撤诉行动。

  听上去还真有点岂有此理的感觉。这是不是银行应该采取的处理方式?银行员工以职谋私,协助违法犯罪,却明目张胆地逃脱法律制裁,这不是姑息养奸吗?是银行声誉重要还是储户存款安全重要?作为普通民众和储户,总是指望银行员工不会,或不易,或不能介入这样的犯罪,或者介入了肯定也是要受到严厉惩罚吧。

  可笑的是,如果有人持枪等使用暴力行为抢劫银行,毫无疑问会被判以至少15年监禁的重刑,而如此内贼却能逍遥法外,实在让人不能理解。

  “银行俱乐部”的负责人克里斯·斯金纳 (Chris Skinner)在英国媒体上解释说,一般情况下,银行对此类事件的处理确实如此。主要原因是,银行内部运作机制以及员工如何协助犯罪的过程,如果进入公开法律调查和审理程序的话,很多银行内部信息和实际运营会公之于众,可能会导致其他员工和企图盗窃的不法分子效仿拷贝,这是银行方面希望避免的。银行是希望通过内部机制来控制任何员工实施这样的犯罪企图,虽然这种情况依然会发生,因为总是有人会找到“操作”的途径。

  斯金纳透露,根据美国金融业方面的数据,发生类似违法事件的银行从业人员中,有92%的人从来没有受到过刑事审判,英国方面的数据也所差无几。而且斯金纳还认为,类似NATWEST银行此次的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2015年英国大概有300个类似案件发生。在他看来,银行自身有承受和弥补一定损失的能力和相对应机制。至关重要的是,银行现在通过高技术和相关机制来管理和尽可能控制损失风险,只要损失在可控制的营运成本比例之内,这是可以应对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2015年12月,同样是NATWEST银行,一名支行经理因偷盗客户存款25万英镑而被判处3年监禁;另一名NATWEST支行经理,通过9个储户账号,一共偷得18.5万英镑,在2014年11月被判15月监禁。

  这兴许就是一种银行文化,大多数情况下,此类犯罪事件确实是尽量避开公众视线,所谓的以避免泄露银行内部营运机制。银行目前在做的是,投资引进更多相关的技术设备和机制,来监管内部员工的一举一动,来最大可能阻止这样的偷盗事件发生。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йûмתĿռ

йĺ۾ߣ̫ܷתʽı仯һûڶûҪûһɹйáת䡱ܵ

ϣ

Ȩʿô

δҹ߽ص㣺һǽעػ߶Ŀƽ⡣ҹʻԻߵĸЧӦǽڴ¹߽һǿߵ

˭Ҹ˰

ͽǴô۸ɵɵֲ塣ʵʿ˵Ĺֵûдﵽй˾ʲ100%Ǿ飬Ǿǽǡشģ鲻Ҫո

ȡԤǷزĸͻƿ

ӹԣȡԤʵϾҪͿ̵IJܸˣ̷õءŵĶܣٽزҵԻع顣Ƕ˿̵ġҡ𿪷̵Ŀ־塣ֿ־岻عȵǺͷŴ󣬳ǿ̾Ӱطߵ򲢲ʵ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