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清眼中的未来银行之路

2014年07月09日 15:01  人民网  收藏本文     

  当前,关于银行业的未来引起了各方关注,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要在众声喧哗中找到银行业发展的归依和目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关于未来银行之路,我认为可以概括为24个字,即:拥抱变革、努力转型、持续创新、管控风险、面向客户、服务实体。

  拥抱变革:银行业不变的基因

  银行业作为知识、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诞生以来就是在持续变革中获得发展的。

  上个世纪60年代,花旗银行为适应专业化服务需要推出事业部制,开启银行业组织变革序幕。汇丰银行为适应综合服务需要,从80年代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为适应金融自由化浪潮,花旗银行在1961年推出第一张大额可转让存单。为提高客户服务效率,英国巴克莱银行在1967年推出第一台电子提款机。这些变革每一次都使银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回顾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拥抱变革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基因。

  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四化同步”空前挑战:

  一是竞争主体多元化。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社区银行等新兴机构层出不穷,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对传统银行业务不断渗透,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二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给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带来更大挑战。多层次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融资,“金融脱媒”趋势加快。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企业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金融版图,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银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金融服务网络化。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引擎,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数字化、移动互联化、虚拟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金融行为,必将深刻影响银行业发展模式。

  服务客户:银行业永恒的主题

  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实事上,银行服务距离客户需要还有差距。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仅有2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近80%的小微企业没有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白。

  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客户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8个字:随时、随地、随心、价廉。

  第一,随时。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商业形态从间歇性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客户消费和交易习惯也随之变化,需要银行业顺应“永远在线型社会”的潮流,提供7×24小时的金融服务。

  第二,随地。在年轻一代看来,银行就是手机或者iPad上的应用,这需要银行深挖“移动”特性,利用各种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始终在你身边”的全场景金融服务。

  第三,随心。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银行灵活快速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综合化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服务,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

  第四,价廉。客户要求获得银行服务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对于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需要银行尽可能提供低成本的服务。这与普惠金融的理念也是相通的。

  面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银行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至上的宗旨体现在每一个产品、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之中,真正让客户享受到随时随地随心的低成本服务,在客户满意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持续创新:银行业通向未来之路

  要想在变革中赢得未来,关键在创新。银行业必须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式,以打造最佳客户体验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创造新的服务模式。

  一是提升智能化水平。银行要通过渠道协同,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与互动,创造一致的客户体验。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使银行服务化繁为简,做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是打造服务枢纽。银行要通过建立开放式平台,构建广泛的合作联盟,稳步发展多元化业务,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从金融到泛金融,实现金融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服务枢纽,围绕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是突破时空限制。银行要通过延伸服务半径,实现金融服务的广覆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乡镇等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领域,普惠大众,切实担当社会责任。

  四是打破疆界束缚。银行要以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提高全球服务能力,统筹好海内海外两个市场。要积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整合产业链与服务链资源,为海内外融合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资金结算、风险控制等综合服务。

  五是促进客户自主成长。银行要借助兴趣聚合和高速传播的特点,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平台、建立机制、明确规则,由客户与合作伙伴根据自身需求和利益定制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支持客户自主成长。

  当前,中国银行正在按照“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在全球化、多元化与智能化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未来银行的新业态。加快网点升级改造的同时,全力推进网络金融,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构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公平、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经中国银行授权,本文根据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在“2014银行业发展论坛”演讲稿整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同学撰文谈落马老虎徐才厚青年往事
  • 体育世界杯-德国7-1巴西进决赛 克洛泽破纪录
  • 娱乐李心洁原谅出轨老公 闭关七日阿弥陀佛
  • 财经6月CPI同比增2.3% 鸡蛋鲜果涨幅超10%
  • 科技传百度研发无人自行车:自动避开障碍物
  • 博客给陈光标发世界首善证书的组织揭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辅导员与在校男大学生隐婚 放弃留校
  • 叶檀:社保基金养命钱被盯住是好事
  • 朱宁:证监会举报奖励不该设上限
  • 沙黾农:拥有底部筹码者是股市大赢家
  • 冉学东:影子银行是利率改革失败案例
  • 叶檀:今世缘的病是积极不作为
  • 李光斗:谁是商业世界杯的赢家
  • 钮文新:金融倒爷带给中国金融大麻烦
  • 金岩石:A股未来三年必有牛市
  • 朱大鸣:房价难免天价茅台腰斩命运
  • 曹中铭:大量绩差公司将会被扫地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