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加伟 上海报道
商业银行年报披露接近尾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6家小微业务占比较高的股份行(招行、民生、光大、浦发、兴业、平安)业绩进行了梳理发现,与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反弹不同,小微业务资产质量则趋于稳定,其中,平安等小微业务不良贷款率甚至逆势下降。
截至2013年末,平安银行小微贷款不良率为0.60%,较年初大幅下降0.64个百分点;招商、民生情况类似,两家银行小微不良率仅分别为0.6%、0.48%,远低于全行整体不良贷款比例。
4月10日,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也表示,对于小微企业,银行可以根据大数定律和收益覆盖风险来进行贷款定价,真正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小微企业,只有极少数遇到困难,区别于中小企业贷款。
银监会的数据同样支撑这一观点,根据其最新披露,2013年在5600万小微企业中,接受银行服务的1249万户,小微贷款余额17.76万亿,不良贷款率2.02%,同比下降了0.23个百分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小微贷款余额来看,民生和招行仍居于前两位,两者余额分别为4047亿元、3000亿元,后者的增长更为强劲,同比增幅49.7%,小企业贷款占境内企业贷款比重达到27.00%,较年初上升6.94 个百分点。
从增长后劲看,光大银行[微博]表现更为抢眼,该行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45亿元,首度超过千亿,增幅高达80%。
“从2012年末开始,行内将房产按揭等贷款进行收缩,转向收益更高的小企业,倾向性很明显。”光大苏州分行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平安银行增速也较高,截至去年末,平安小微贷款余额871.28亿元,较年初增加312.94亿元,增幅56.05%,从区域情况看,西区与北区增长势头强劲,增幅分别达125.57%和96.53%。
小微企业运营机制变化同样明显,在招行和民生之后,更多的股份行开始将小微企业业务由对公转向零售管理,利用零售批量化业务特点进行业务改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新获悉,2013年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均完成上述改革,光大银行则在总分行成立小微金融业务部。
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汪素南此前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浦发银行近期完成了小微金融业务架构调整,原“中小企业经营中心”翻牌“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同时将小微企业业务与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整合,通过小微专营体系的整合构建运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小微业务已成为股份行增加贷款定价,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利器。以招商银行为例,2013年该行新发放小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分别为22.78%和32.08%,较上年分别提高0.72个和2.67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则更加明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13年初平安出台了贷款最低定价政策,当年下半年更是推行贷款额度竞价管理,更多贷款转向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逐月提升,全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比上年提高了93个基点。
此外,兴业银行情况类似,据悉,2013年,该行基本暂停了房产按揭贷款,转而将额度用作个人经营性贷款,这部分贷款一般即计入小微企业贷款内,并在当年初,专门调整小企业业务客户定位,将门槛进行了下移。(编辑 王芳艳)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