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贷款新增的压力加大,促使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开足马力”。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数据统计显示,从已经发布2013年度业绩报告的12家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或核销及转出,下统称“不良核销”)情况来看,12家银行的不良核销总额达到806.37亿元,其中除了兴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下降之外,其余11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均呈现出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013年上述11家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总额达到了763亿元,较上年翻番,不良贷款的新增规模和增速,呈现出与不良核销“并驾齐驱”之势。
不良核销翻番
“银行‘不良双升’压力增加,银行肯定是希望能够多核销不良贷款。”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统计后发现,2013年,12家银行不良贷款的核销总额达到806.37亿元,与2012年的328.54亿元相比,增加了477.83亿元,增幅145.44%。
2013年末,12家银行中,仅兴业银行一家不良核销同比减少2.34亿元至8.97亿元,其他11家银行则大幅加大不良核销的力度。其中,不良核销上百亿的有3家银行,包括工行核销165亿元,规模较2012年提高近90亿元。此外,建行和交行的不良核销分别达到118.68亿元和118.1亿元。
对于不良核销的增幅扩大,中信银行称,其核销不良贷款53亿元,是上一年的8倍,增幅居首;交行不良核销增加91.6亿元同比增长345.66%;平安银行不良核销的同比增幅达到221.7%,规模为40.02亿元。其余不良核销上升的银行中,除建行之外,去年的不良核销规模均同比翻番。
“去年,银行不良核销力度增大的原因很简单,不良贷款快速增长,为了避免不良率增长过快,银行有意愿去核销,从而控制不良贷款。银行也有能力去核销不良贷款,其拨备还是很高的。”标准普尔银行业分析师廖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为了控制不良率的过快上升,也可以让银行财务报表更好看;其次是银行不良贷款新增压力加大,存量不良贷款的核销也是为未来几年新增不良核销减压;第三则是,不良贷款核销,可以释放出一部分拨备回归利润。
“例如,现在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都在250%以上,意味着银行拿1元去核销不良,剩下的1.5元可以回归到银行利润中。”该银行人士称。
“把一部分历史坏账核销掉,是银行一直想做的事情。”廖强认为,银行核销历史坏账,在于审批流程非常复杂。
去年,财政部制定出《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放宽了金融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的标准。该办法已经于今年年初下发,业内认为,这将促进银行在今年更加大不良贷款核销的力度。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不良贷款压力继续累积,2014年银行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快不良的核销。今年1月末,中信银行股东大会就批准了52亿元的不良贷款核销方案。
不良“重灾区”凸显
一边是银行加大存量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另外一边银行则要面对新增不良贷款的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显示,12家已经披露2013年业绩报告的银行,2013年新增不良贷款总额达到了763.18亿元,较2012年新增的303亿元增加460.1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51.87%。
从12家银行年报披露来看,2013年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重灾区”依旧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两大行业领域。
工行数据显示,该行2013年制造业不良贷款达到270.54亿元,新增不良贷款46.12亿元,不良率为1.82%,较上一年上升0.21个百分点;其批发和零售行业不良率更高达3.4%,较上一年增加1.3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为267.39亿元,新增125.53亿元。
“批发和零售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部分批发领域企业资金紧张,零售企业收入和利润下滑。”工行分析称,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则是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加、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大。
招行也表示,在2013年报告期内,该集团不良贷款增量77.43%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两个行业。建行更开启了对制造业不良贷款的规模核销模式,建行数据显示,2013年该行核销制造业不良规模为40.28亿元,2012年核销仅为27.25亿元。
2013年,银行不良贷款分布依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中信银行为例,2013年末,其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上升明显,不良贷款余额新增52.92亿元,不良率比上年末上升0.98个百分点。
“不良率上走的趋势,我们认为还会继续。上升的速度可能不见得会非常的猛烈,预计2014年官方的整个银行业不良率在3%以内。”廖强称。
他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可能会存在三波:一是出口部门产业整合产生的坏账,2014年预计有明显的改观;二是产能过剩的制造业,是未来2~3年“不良”出现的重要领域;三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集中爆发可能更晚出现。
(编辑:李燕华)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