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舸: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70%不保本

2013年09月14日 15:21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与《财经》杂志联合主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协办的2013第七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创新”。

  在“理财在产品新途和业务模式突破”专题讨论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副教务长、在职金融MBA主任赵欣舸表示,目前发的这些理财产品,应该有大概70%,至少从理论上它是非大概70%,至少从理论上它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也就是不保本的。

  首先我们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这种主导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像刚才王行长也讲了,很多时候大家来买理财产品,就是把理财产品的信用看作是银行的信用,而且说句老实话,在我们国内应该说大家把这个银行的信用是看作国家信用。比如说像我们最近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银行存款保险,我觉得可能多数的老百姓你跟他谈这个话题,他会说为什么,他觉得我在银行的存款,本身就是应该由国家来保障的,而且我们现在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国家,国债的利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这个你到别的国家去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国债才是理论上的无风险资产,银行的资产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在国内两者却恰恰反过来了,这也说明了有无数的老百姓,他对银行有这样一种信任,然后可能对其他的一些渠道的产品的风险。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股票、基金这些都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大家的金融知识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话,他也可能会意识到,像比如说我们拿基金业做一个例子,基金业整体上当然是有风险的,里面的一类产品,比如说拿他的货币基金,假如说和我们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一下。如果从回报率的角度来看,应该说相当多的时候这两种产品是非常接近的,当然就是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大优势,到了月末或者说季末的时候,刚才王行长说了,你在冲存款的时候,它可能会给你出来一个非常好、非常高的回报率,你有时候会收到一个短信,我现在只有一个短期的十几天的,您先等一等,他说可以对接月末或者说季末的高收益。但是除了这种特殊的情况,两者从回报率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接近。

  其他的比如说货币基金,他有没有一些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呢?其实你比如说他的流动性,一般货币基金两天之后你就可以到帐了,银行理财产品当然有一些现在是可以很快地道帐,但是多数来讲你的流动性是受到限制的。

  比如说购买的容易程度,理财产品我们得等它一期一期发,货币基金它就存在着。还有我觉得可能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你比如说像货币基金他的整个结构,应该说是相对来讲很透明的,而且还有一个是他先天他的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分散化的组合投资,全世界的货币基金没有一个是保本的,全世界的货币基金也不是说没有出现过跌破本金,在美国讲就是说跌破一元面值的情况。但是货币基金出现一个血本全亏,最后一分钱拿不回来,这个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的出发点就是说他本身是一个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但是我们比如说有相当一部分的这种理财产品,可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现在看到最新的数据,我们知道理财产品分三类,保证收益类就是保本保收益,还有保本浮动收益,还有非保本浮动收益,就是不保本也不保收益。最近好像我们目前发的这些理财产品,应该有大概70%,至少从理论上它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也就是不保本的。

  很多人可能说,他虽然说不保本,而且很多销售人员也这样讲,说不保本,其实没事儿,如果你真正能保本,你为什么不说它是保本的呢?也就是说还是有那1%甚至万分之一的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结果,不出事儿没关系,出了事儿就是大事儿。

  但是货币基金我还真无法想象,说一个货币基金会让你最后,真的血本全无,因为它本身的结构就已经在这儿了,所以我个人觉得理财产品在现有的市场上,可能还是有一些金融产品,对它有一定的挑战的,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记者陈宝成涉嫌非法拘禁罪被批捕
  • 体育中超-埃尔克森绝杀 恒大2-1胜10人申花
  • 娱乐王菲称夫妻缘尽离婚 李亚鹏:女儿归我
  • 财经上海自贸区获批催涨区内房价:一夜涨10%
  • 科技运营商iPhone价格战疑云:或不给高补贴
  • 博客李天一主辩律师:三家赔45万显失公平
  • 读书战地实拍:残酷真实的越南战争(组图)
  • 教育三成人曾暗恋过老师七成人接受师生恋
  • 曹凤岐:中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演进
  • 张捷:定价权眼光看通胀与印钞
  • 谢作诗:从农民工就业看潜在增长率
  • 徐洪才:从李克强讲话看金改路线图
  • 胡文娟:被抛弃的房价收入比
  • 黄凡:创业板是否已到曲终人散时
  • 章玉贵: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
  • 谢百三:北上广深房价为何涨个不停
  • 苏鑫:开发商情绪指数成楼市主角
  • 杨涛:从银行房贷紧张看地产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