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与《财经》杂志联合主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协办的2013第七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创新”。交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博士,演讲主题是《中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中的机遇和挑战》。以下是演讲实录:
感谢中欧邀请我,提供了一个跟大家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刚才两位演讲者做了非常好的演讲,很有启发。我在这里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的机遇,当然主要是挑战。
我想大家对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想可能我们听得很多。我们大致梳理了一下,这个挑战或者说压力、或者说负面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
方面一:挑战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未来一段时间整个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会放慢。
方面二:挑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未来商业银行会面对过去所不太多见的相关的风险。
说到挑战盈利能力,未来盈利增速会下降,我想大家也一定会很清楚,就是利差收窄、息差的收窄。这个从全球的银行业来看,绝大部分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之后,这是出现的一个必然的现象,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现有的环境,包括经济结构,包括我们的制度环境以及我们的政策运行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的利差收窄和息差收窄会有它自己的方式。我们总体认为贷款的利率应该说不会有明显的大的变化,不会像国际上有些国家所出现过利率市场化推行之后,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存款利率明显上升,就是这样的一种两边向中间走的这种利差收窄的态势。但是我认为中国银行业来说,我们对贷款利率未来的运行态势,我们的看法还是认为比较平稳的,可能会出现较短时期的一个贷款利率的小幅度的下降,但是总地来说,中长期来说,贷款的利率还是会以上升为主,甚至于也有可能不出现下降的阶段,理由是什么?理由就是在中国对资金的需求,目的这个阶段来说还是需求非常大的。
我们看到最近这两年,尤其是今年虽然从中央银行所统计的,银行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来看,从年初到现在是有所下降的,但是整个社会融资利率水平来看,应该是明显上升的,尤其是涉及到平台跟房地产的非信贷的融资,这个利率水平是都在,平均水平在10%左右,甚至于更高,这样就把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给抬高了,这背后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对整个融资的需求比较大。
可能有的人会说,其他的融资方式发展了,直接融资发展了,非银行信贷的什么信托、委托什么都在发展。是的,但是还不足以满足中国经济体对融资的这种需求,我们看到平台也好,房地产也好,还有其他的很多行业,虽然前一阵子制造业融资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萎缩,但是整体来看融资需求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我们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很强烈的这种愿望,然后推动着他所管辖的这个地区当中的许多经济主体在往前跑,对融资形成了很大的需求。再说直接融资这块儿的发展速度还是不理想的,就是我们要把直接融资,主要就是信贷以外的,包括还有其他的,也是类似于信贷的,都撇掉,主要是股票和债券这个融资,这个市场的发展依然还是不理想的。
股市我们就不说了,债权市场这些年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它的速度还是相对有限的,它的规模对整个融资规模对整个融资结构的影响还是有限的。所以我同意刚才张行长讲到的,整个融资体系来说,依然还是以银行业为主。所以现在连发行债券,最后监管部门回过头来发现,最后债券发行的是企业,最后买的还是银行,这种状况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除银行业以外的其他的金融业的规模太有限了,尽管今年以来信托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当然一年中间发展的速度还是够快的,整个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像信托业、保险业这些比较大的行业,还有基金这些行业,将来是不是能够做到相当的规模以后,在银行间市场也能够占到和银行差不多的半壁江山,那这个格局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对银行业来说,非常高的融资的需求,显然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回落,应该说会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就是会阻止它的回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政策,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多少年来放了很多贷款,信贷跟GDP之间的关系,M2跟GDP之间的关系,今年以来讨论得很多了,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那么政策所释放的信号,今年以来就是不希望推行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更不要说明显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的一个周期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保持一个稳健的,甚至于是偏紧一些的货币政策,通过长期的这种政策的实施,来改变目前货币存量非常大的这种状况。那么将来这个环境很长一段时间不大会改变。
其实最近这两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出来的信息,其中有一两句话是跟这个有关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完全可以明白,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回落的过程当中,依然坚持不降息,依然没有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其实它背后有很深刻的含义,有对中长期趋势,货币政策的把握。这个意义在中间。
所以从长期来看,这样一个货币政策的环境,也是将来贷款利率难以大幅度回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看存款,存款各国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普遍经历了一个明显上行的一个过程,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我想跟国际上这点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就是说放宽存款上幅的限制之后,或者说取消了限制之后,存款的利率一般会向货币市场的利率来靠拢。现在我们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多一点,而一年期的货币市场的利率是4多一点,大概差一个百分点。当然理财产品一年期的更高一点,大概是4.5多一点。所以如果一旦放开,它向货币市场靠拢的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那么背后对存款利率上升的压力更大的还是来自于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大的环境,整个这个环境既然对融资需求是非常大的,整个这个环境既然货币政策是偏紧的,那当然市场的
流动性就不会很宽松,流动性还会保持在一个相对偏紧的状态,这个从我们今年的货币政策中间确定的M2增速13%,比去年要低一些,已经反映出来了,我相信以后多年,M2的增速应该不会往上走,能够稳定在13%已经不错了,甚至还可能它的调控目标还会有所下降。
所以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还是偏紧的,再加上目前有存贷比的监管,既使是将来存贷比的监管做一些改善,或者说若干年之后,取消了存贷比的监管,但是大的环境依然决定这个市场的流动性还是偏紧的,各家金融机构对存款,对它来讲还是一条生命线,所以说这样的话,放开之后很容易导致较短的时间当中,比如说两三年,当然它里面有存款产品结构的调整,到期、期限等等各种因素,会很快地带动存款利率的明显上升。
那么我们从今年上幅10%以后,各家银行基本上把这个存款利率都顶到10%,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状态。那么以后这种状态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是总地来说大的格局不会有变化。所以这样的话将来利差的收窄,包括利差的收窄,是以贷款利率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存款利率迅速地上升来加以实现的。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可能完全利率市场化以后,大概利差收窄100个基点,加上税收的因素和商业银行还有一些,一大块儿是属于投资类的资产的结构,还有一些不同,所以说这个中间还会影响到对息差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息差收窄会相对小一点,大概是50个基点左右,现在的息差是250个基点,所以两三年收缩到50个基点的息差,这个对银行业是一个什么概念,我相信大家算一算就知道了,所以说银行行业承受的压力,就从这个方面来说,承受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必定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很大的挑战。
当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不完全是由利差影响的,主要是由利差来影响的,这个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就是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至少会增大三个方面的风险。第一个就是流动性风险,刚才我们也讲到流动性还是偏紧的,各家银行都要争夺存款,然后利率市场化之后,各家银行的利率变化又比过去要来得大,所以资金容易在市场之间频繁地流动,所以这样对一些银行,尤其是中银行可能会流动性的压力会大一点,造成流动性的风险。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6月份流动性这场风波,虽然不是说由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但是它的原因从本质上来讲,也都是属于流动性的问题。所以这场风波,如果说我们能够从中间吸取很多有关管理流动性风险的经验或者说教训,我想也算是把坏事儿变成了好事儿。
第二个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因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容易带来风险偏好的上升,为什么呢?因为原来那些客户,尤其是一些大的客户,看起来风险很小的客户,定价、溢价能力非常强,所以银行慢慢地会减少这类的客户,他要把他的资产投向那些能够带来更高收益的这些客户,能够带来更高收益的这些领域,而这些领域、这些客户相对来说风险都比原来的要来得大,所以信用风险会增加。
第三个就是利率风险,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波动相对要大得多,这里边就带有很多相关利率波动之后,对我们期限、结构会带来许多影响,所以说这一块儿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至少有这三个方面风险的压力。
是不是有机遇?我想当然也是有机遇的,这个机遇主要是三个方面,跟刚才我们讲到的也都很有关系。
第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通常会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这个市场就比较活跃起来了,交易的机会就比较多,所以说商业银行在这块儿的投资可能做得好的话,会比过去回报高得多,这个当然要看各家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
第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包括还有像汇率自由化的推进,也会带来许多新的延伸产品,延伸产品商业银行通常是市场交易的一个主体,中间在带来控制风险工具的同时,又可以带来一些收益。
第三,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之后,刚才讲到了这些市场都会比较活跃,股市、债市将来都会有比较好的一个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话对于银行,为这些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带来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的机会。
所以这些应该说都是将来发展的机会。
机会怎么样看你去把握了,如何能够有效地加以把握。把这些挑战和机遇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挑战是大于机遇的,如果说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虽然不是西瓜跟芝麻的关系,但也是西瓜跟鸡蛋的关系,就是利差收窄这个因素,它是一个西瓜,因为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体的业务就是这块儿,我们现在看看各家银行,除了有个别的大型银行,它的中间业务的收入,大一点说吧就是信贷以外的非信贷的收入比较稍微高一点,大部分银行比例都不高。中型和小型银行,绝对还是以存贷利差是他的一个主体的业务收入。
中国有一句话叫盛极而衰,这个是很多事物运行的一个规律,过去我们看到几年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盈利增速20%几,接近30%,超过30%,不断地高歌猛进,以至于我们有的银行业的负责人也都感到这个盈利确实是高的,非常高兴,然后说了几句话,这个是什么阶段?是银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最好的一个阶段。但是往往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它的状况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应该不会衰落,我相信一个是刚才讲到的这些机遇,会带来这个银行的新的盈利的增长点,尽管它不是西瓜,但是也能够有所改善,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融资需求依然是比较高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很长的一段时间,还是会相对偏紧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它的信贷的业务依然还会带来不错的收益,就是这个利差的收窄导致息差的收窄,还不至于使银行业变成非常糟糕的行业,它的收入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盈利增速我认为未来10%左右还是有希望的,当然不排除有些年份会降多2位数以下,但是总地来说,还是会比较平稳的。
还有一点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任何一个行业当它发展得非常好的时候,可能政策会对它采取一些限制的措施,但是当它进入一个平稳甚至于低速增长的时候,可能政策又会对它进行一些宽容的调整,我相信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因为我们看到的另外一面是,其实对银行业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利率市场化,从当前来看,一个是利率市场化,这是最关键的,还有一个是持续推进了多年的直接子的发展,这个对银行业已经产生影响了,我相信下一个阶段,可能影响会更大一些,这是当期的两个重要的影响。
如果再看得远一点,比如说两三年之后,还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两个影响会接踵而至。第一个就是行业准入限制的放宽,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了,以后随着逐步地放宽,进入这个行业的机构、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数量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可能带来的压力更大,因为它是从供给方面来增加银行业的竞争,这个因素是过去所一直是没有过的,银行业我们都讲竞争很激烈,但是它没有外来的新的参与者,尽管有很多资本参与了银行业的这个参股,但是它不是一个新设的一个机构,如果有一大批新设机构出来,这个增量它会得到迅速地发展,然后平稳这个银行业的盈利,然后带来从供给这个角度的竞争,这个是将来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
还有就是互联网,我认为这两个因素在未来两三年之后,会逐渐加大它的影响,但是我想对这些叠加的影响、多重的影响,对银行业带来的压力,相关的部门应该不会做事不管,应该会清楚这方面的压力它意味着什么?我们有多政策、制度还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