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双轨制下的创新:逾万亿信贷遁入同业资产

2013年07月02日 03:11  证券日报 

  编者按:“钱荒”如同一场大退潮,将裸泳者留在了岸边。可悲的是,这次多数银行都没能逃脱窘态。“黑色星期四”留给我们的不应仅是心有余悸,更应心存畏惧。利率市场化刚刚开启,双轨制尚存,商业银行应当学会如何在大潮中有效管理资金,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同时也不应因噎废食,同业业务仍然大有可为,但需要作出调整。危机过后,我们需要知道,下次退潮的时候,没有“央妈”的庇护,商业银行能否全身而退?

  同业业务仍然是未来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更加注重保持适度的杠杆和加强流动性管理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

   假如在一高一低两个水池之间架设一道水渠,那么结果一定是水从高位流向低位。这个比喻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何在货币供应量超百万亿元的环境下,银行间市场会闹起所谓的“钱荒”。一边是以3%利率便可拿到资金的银行间市场,另一边银行体系外资金成本早已高达10%以上。金融机构再次展现了“创新”的天性,演绎了银行间市场的暗度陈仓。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年报报表统计发现,截至去年年末,仅在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项下,就约有1.37万亿元资产对应于理财产品、信托受益权及各类资管计划。利用同业拆借的低成本资金购入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银行既绕开了信贷政策监管,又获得了高额回报。在利率双轨制下,这种另类创新突飞猛进。然而“钱荒”的爆发,给银行敲响了警钟。但是,多位银行人士也表示,同业业务仍然是未来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更加注重保持适度的杠杆和加强流动性管理。

  资金暗渠

  逐渐浮出水面

   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578个基点至13.44%,甚至有传闻最高时曾达到30%。银行同业资金交易处在一个有价无市的局面,那个“黑色星期四”至今还让商业银行交易员们心有余悸。

   事实上,资金紧张的局面从5月份便已开始显现,国债、各类信用债券利率均大幅上升。6月20日这天的表现不过是能量聚集的一次爆发。对于钱荒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五大原因: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

   不过,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除去外部的、季节性的原因,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管理也出现失误。商业银行根据以往经验,认为央行会在6月份资金吃紧的时候给予流动性支持,然而这一次却失算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我为主,维持稳健的政策,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都没有大量投放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也没有明显变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持稳健的货币投放有利于经济健康平稳复苏,央行不愿意政策被商业银行“绑架”。

   市场上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商业银行的过度扩张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在此情况下不施予援手也可看做是一种惩戒。在日前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首次回应了“钱荒”,认为市场基本上正确理解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

   周小川谈到的资产业务调整,分析人士认为与近期热议的银行利用同业业务拆短贷长、变相放贷有关。利率双轨制下的资金暗渠在监管和市场的持续关注下,逐渐浮出水面。

  1.37万亿元同业资产涉嫌变相放贷

   商业银行通过理财资金给企业融资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具体做法是:待融资企业A与信托公司合作设立一个单一信托计划,通过“过桥”企业B投资该信托计划从而给企业A融资,然后企业B再将该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银行理财计划,但企业B不需要在信托公司进行受益权转让登记。从本质上看,该模式是银行理财资金对接企业A的融资需求,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多个变种。

   但随着监管部门对银信合作的收紧,尤其是今年年初银监会颁布的“8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规定了具体的比例限制,银行开始探索引入自营资金规避监管。

   某银行资金交易员给记者描述了信贷化身为同业资产的暗渠。操作模式与前述做法类似,只不过引入了过桥银行B,由银行B使用理财产品资金受让信托受益权。然后银行A以自营资金受让过桥银行B手中的信托受益权。过桥银行B的出现是为了将信托受益权转化为同业资产,因此银行A受让信托受益权之后也以同业资产入账,大幅降低信托受益权的风险资产权重,较少资本消耗。

   从本质上看,在这种模式下,银行A以自营资金给待融资企业融出一笔资金,但并未记为“贷款”,而是以同业资产入账,主要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科目之下。

   本报记者根据年报报表统计,截至去年年末,仅在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项下,就有约1.37万亿元资产对应于理财产品、信托受益权及各类资管计划。而在2011年年末,这一数字为1200亿元,仅一年时间就增长了约10倍。

   其中,上述资产最多的为兴业银行,达到5358亿元;其次是光大银行[微博],为2612亿元。超过千亿元规模的共有五家银行,另外三家分别是:平安银行1873亿元、浦发银行1510亿元和民生银行10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四大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涉及信托和各类资管计划的同业资产。业内人士称,中小银行在同业业务上更加激进,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而国有大行就略微保守一些。

   而为数众多的城商行,更是大笔购入他行理财产品,一方面由于大行的资金管理能力更强,中小银行干脆将资金交给大行打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理财产品的高收益远高于同业存款。

   当然,1.37万亿元的规模还仅仅是涉嫌通过信托、资管计划等渠道的变相信贷。业内人士指出,除此之外,银行间的票据交易也是重要的输出渠道。

  银行仍看好同业业务前景

   《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四十三条中没有区分资金来源,但如果严格解释则包括资本金、存款、同业拆借资金等都不行。而其实,多数银行在具体操作中都会以自营资金受让信托受益权或者购入其他行担保的集合资金计划,不过会在其中加入回购等银行授信。

   某股份制银行在财务报表注释中称,“买入返售其他金融资产是指符合买入返售资产分类条件的以信托受益权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受益权为标的的买入返售交易。”过去一年,正是买入返售等金融资产的大幅增长,使得位于中游的股份制银行快速扩张,并且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一边与小银行进行合作获取大量低价资金,另一边购入高收益率的非标资产获取利润,这种做法有效的避开了信贷监管。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单纯依靠利差获利的时代正在终结,国有大行拥有规模上的先天优势,中型银行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树立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同业业务上做文章也不失为一个创新角度。

   但是“钱荒”的爆发,使得市场对同业业务中的期限错配产生了风险担忧,有分析人士甚至将同业业务与资金空转联系起来。不过,银行人士却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期限错配、低借高贷原本就是金融业运作的根本原理,银行不能没有杠杆,关键是保持一个度,适度的杠杆化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日前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称,截至一季度末,理财资金账面余额8.2万亿元,70%以上投入了实体经济。为防止理财资金“脱实向虚”,银监会已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提出了总量控制、投向管理和审慎风险兜底等一系列监管要求。

   根据官方的数据,“资金空转”的说法并不成立。但经历了这次“钱荒”事件,商业银行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有助防患于未然。尚福林也坦言,“我们也看到一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银行业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力度。”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在6月26日召开的机构投资者沟通会议上就透露,将在策略上加大调整力度,对低收益同业资产业务,到期的就退出来不再做。但同时也表示,兴业银行现有的资产负债结构符合整个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发展的大方向。“商业银行不可能走回头路,只做存贷款业务,这是不现实的”,李仁杰认为,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围绕这个方向,今后兴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将更加多元。

   无独有偶,在日前召开的民生银行投资者沟通会议上,副行长赵品璋也不认为,同业业务会有大的波动。他表示,在央行提出去杠杆化后,民生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更多的发展同业杠杆率低的新型业务,另一方面则是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斯诺登向中俄法德等19国申请避难
  • 体育温网李娜3年后再进8强 中超-恒大4-1卓尔
  • 娱乐官员曾骂其包养女主播婊子:与百男上床
  • 财经统计称多数省份最低工资增幅跑赢GDP
  • 科技北京规定手机软件叫车每单收费5元
  • 博客李银河:为什么性工作为世人所不容
  • 读书上将丈夫少将妻:开国将星中的双子星座
  • 教育女大学生网购花光两年学费跳楼自杀 状元
  • 育儿女童被藏獒咬断气管身亡母亲目睹惨状
  • 水皮:美元摁住了人民币的命门
  • 周彦武:明末城镇化导致的粮食危机
  • 梅新育:中韩热络的启示与警示
  • 范卫锋:一名前公务员的新媒体创业史
  • 叶檀:轨道中国变成负债中国
  • 苏鑫:钱荒会不会让房价大跌
  • 黄震:城镇化不仅要考虑钱从哪来
  • 叶檀:户籍改革路线图确定
  • 洪榕:下半年中国股市没有大风险
  • 管清友:钱荒折射转型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