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9日10:12 英大金融

  小米:既要海纳百川 也想贡献清流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孙斌

  2017年,小米的主业和跨界,都做得有声有色。

  在6月完成10亿美元融资之后,7月7日,小米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二季度成绩单,出货量为2316万台,环比增长70%,创造了小米公司季度手机出货量的新记录,远超业界预期。8月份,小米向市场推出三款消费产品——首款空调产品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一款智能马桶盖以及小米AI音箱。

  可以说,手机起家的小米,已经陆续完成对10余个细分生态链的布局,如充电器、运动手环、电饭煲、耳机、监控设备、背包、电视,再加上此次的空调、马桶盖、音箱等。2016年,小米生态链企业营收增速超过200%,智能硬件板块收入就超过150亿元。

  但这最多只完成了雷军2/3的目标。

  根据他的规划,小米生态链将共有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是手机周边产品,如耳机、小音箱、移动电源等;第二圈层则是智能硬件,比如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等传统白电、无人机、平衡车、机器人等智能硬件等,这也是当前正在积极拓展的层面;未来,还将出现第三圈层,即推出牙刷、毛巾、甚至包括啤酒在内的、更为贴近公众生活的消费品。

  但在小米的终极目标里,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消费品巨头或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拯救目前停滞不前的传统电商平台——在蓬勃发展15 年之后,由于品牌与供应链端远落后于用户端,我们仍然在电商领域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品牌,而国内优质的工厂和供应商却仍在重复做着代工,产业链高度分散缺乏整合升级。小米等非传统电商品牌,则要改变这种局面,带来一股变革的清流。

  那么,小米想要怎么做?

  要用老模式

  小米涉足生态链建设,始于2013年底。当时,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趋势,启动了“小米生态链”计划,预计在五年之内投资100家硬件创业公司,并希望在他们身上能够复制小米模式,实现物联网时代下的智能交互。

  所谓小米模式,就是小米手机在营销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也是获得米粉拥趸的三大理由:即有设计、价格低、配置高。

  如果看一下目前推出产品的图片,会发现“有设计”这一条被执行得最好。

  无论是移动电源、耳机、净化器、空调还是地秤,小米的产品都保持了一致的白色外观,以及追求至简的设计,这让所有的产品明显跳脱于同类消费品。同时,重视设计感,也让小米手环和LED台灯两个产品,先后获得了在国际上颇具权威性的德国iF设计大奖。从这个意义上看,设计圈粉这个路线被很好地保留下来。

  和设计相比,对于价格低、配置高是否同样也实现,说法就不那么统一了。

  具体来看,对于第一圈层,也就是在手机周边产品上,这种争议并不明显。用销量就可以说明问题,小米移动电源总销量5500万只,排行世界第一;小米智能路由器在市场排名第一位;小米摄像头总销量330万只。这些数据意味着,从手机出现的客户,还是非常认可周边产品的性价比,并愿意为之埋单的。

  但在第二圈层的产品中,除了小米空气净化器排行中国第一,年销量100万台,小米电视在超薄电视市场占有率为50%之外,其他产品的性价比高、快速吸引客户的效果仍没有凸现。

  一些消费品业内人士指出,小米在电子产品商具备强大的优势,但或许并不会完全适合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家电领域。原因在于,这一领域已经有强大、且在行业耕耘多年的企业,已经通过产业链整合,把成本压到极限,因此不少产品就是以“价格低、配置高”为主打。而小米如果推出同样的产品,就会显得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要推出更高端的产品,价格就必然要高企。

  目前,小米对目标市场的定义为“年轻人”,但有人指出,最近推出的4000元+的空调,至少从价格上就不适合“第一次买空调的年轻人”。因此,小米如果要在既有的企业盘中分一杯羹,或将还需要寻找合适的细分市场。

  要找合作人

  客户很重要,小伙伴也很重要。因为根据小米的生态链,其下的消费品将不仅是小米的,也将是合作人的。

  根据雷军的设计,小米生态链体系是指小米通过参股形成的,以小米为中心,涵盖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方式等领域,包含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小米笔记本、小米手环、90分旅行箱等多款明星产品的庞大生态链体系。

  在生态链建设初期,小米主要以参股的方式来推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小米会开放生态链,也就是说,既欢迎初创企业,也拥抱家电巨头。而到这时,小米将不会内部孵化,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企业进行投资。

  在挑选对象时,小米会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产品市场规模大;二是解决用户痛点,即该领域产品仍然存在不足,如性价比不足等;三是产品可迭代,行业关注度高;四是产品符合小米的用户群,小米的1.5亿用户群主要是理工科背景为主的18-35岁的年轻男性;五是拥有强大的创业团队;六是和小米价值观一致,即不求暴利,不赚快钱,专心做好产品。

  在股权方面,小米对生态链内企业参而不控,保持20%-30%的比例,全力支持其自由发展,也不反对培育自有品牌。

  在分成方面,小米则以利润分成的方式获得收入——具体来看,生态链企业生产产品按照成本价出售给小米,由小米对外销售,利润双方按照五五分成。

  在这样的模式下,凭借小米的供应链、资金、用户、渠道、品牌等资源,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迅猛,做手环的华米、做智能插线板的青米、做充电宝的紫米和做旅行箱的润米都是典型代表。

  而这只是小米和这些企业合作的第一步。在借助小米渠道获得市场认可后,逐步有能力培养独立自有品牌与新的销售渠道,这些企业会“去小米化”。比如华米成功去小米化后,推出Amazfit品牌,润米也在小米背包的基础上,推出了自有箱包品牌“90分”并开始拓展羽绒服、T恤、智能跑鞋等新品类;米家有品推出了90分、8H、最生活、素士等13个自有品牌。

  根据小米在2016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小米生态链已壮大至77家公司,在售产品高达两百多款。这77家生态链公司中已有30家发布产品,4家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16家年收入过1亿,3家年收入超10亿。

  当然,小米生态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产品以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成本曲线就会向下倾斜,产品生命周期越长,卖得越久,累计利润也就越多。

  以小米9号平衡车为例,尽管纳恩博在北京拥有六家旗舰店,但因为没有利润分给经销商,9号平衡车不会在纳恩博的店面销售,而这也意味着,只有当出货量达到相当的规模,纳恩博才能够实现盈利。这同样是其他小米生态链企业面临的问题,青米与紫米净利润率均在10%左右,在高出货量的前提下利润才能得到保障。

  要做新电商

  要实现高出货量,前提是找到一个相对健康且运转良好的生态链,而这也是小米正在努力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小米希望从电商平台下手。

  如今,电商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电商模式的两大法宝:方便快捷和价格低廉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3.45万亿元,增速26.1%。而2014年为49.7%,2015年为33.3%,可以看到,网上零售增速下滑趋势明显。

  虽然总体发展减缓,但电商行业的内部开始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分化。以小米为代表的一部分“新”电商开始崛起。这种“新电商”植根于传统电商模式,但在新数字化工具的助力下打通营销链和供应链,展示出了强大的成长潜力。

  当传统电商概念已死,新电商崛起之时,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大的机会点,或许已不是平台之争,而是在于能否诞生优质的品牌帮助供应链改造整合,和升级后的供应链能否承载品牌起飞的重任,原因有三。

  第一,新电商的商业模式在于整合上游过剩供应链,且提供品牌、渠道与用户流量,抢占具有溢价造成虚高的线下品牌市场份额,实现制造商到用户的直通,强调产品极致性价比;第二,新电商更加细化,在价值链各细分环节进行重构获取利润。在传统价值链的基础上,各环节的参与者都有可能通过新电商重构营销链和供应链,从而获得高额回报;第三,新电商平台聚焦产品打造品牌,标准品优质低价,时尚品则拥有较高附加值。

  对于小米而言,“电商帝国”的根基在于供应链、资金、用户、渠道、品牌和知识产权,如果能把这些优势与电商的特点相结合,消费者、生产者双方都有望进一步获益。

  对于前者,小米可以通过平台,成为值得信赖的品牌和消费指导专家,更高效且精准地帮助其完成购物,进而加快出货量;而对于后者,通过有效的整合供应链和营销链,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营销成本将随之降低,并保证了质量,进而让目前更多出现在电子消费品上的“低价高配”,推广到更多领域。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