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9日10:12 英大金融

  通商银行豪门恩怨

  文 | 吴福明

  在近代上海金融家群体中,杜月笙绝对是个另类。自1928年创办中汇银行,到1935年入主中国通商银行,至抗战前夕成为70余家金融机构的掌门人或高管。不到十年时间,文盲出身的青帮大佬杜月笙,黑百通吃,长袖善舞,成功“漂白”为上海滩一言九鼎的金融家。而奠定其“金融大亨”地位的正是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的头衔。别看中国通商银行规模不大,但其出身“高贵”,在中国银行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家银行。

  甲午战争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红人,洋务运动的主要“操盘手”盛宣怀奉旨“招商集股,合力兴办”。这家国人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正式开张。该行招商股500万两,先收一半,股份构成中基本上来自盛宣怀的“朋友圈”。该行成立伊始即获得发钞权并代收库银,全国各大行省均先后设立分行,业务盛极一时,一度有问鼎国家银行之势,但不久随着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与交通银行的问世,其国家银行的光环渐失。

  盛去世后,通商银行的控股权落到盛宣怀的前大管家傅筱庵的手中,面对其时动荡的时局,傅筱庵把宝押在在北洋军阀孙传芳身上,用通商银行的资金暗助孙传芳。不料,因北伐军至,孙传芳出逃。1927年5月,傅筱庵被蒋介石以支持孙传芳、效忠北洋军阀的罪名下令通缉,于是逃往日本人殖民下的大连。只好求助酒肉朋友,海上闻人杜月笙。经过杜的一番活动,四年后通缉令撤销。傅筱庵为“感激”杜月笙,便推荐杜担任董事。杜月笙趁机“塞”进了一些自己人,其时银行保持收支平衡,并有盈余。杜月笙虽然只是该行的董事,但很快借助宋子文等官僚资本“上位”。

  1935年上海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通商银行风险陡增。此前呆滞放款比重大,一直是中国通商银行的一个致命伤。而此时傅筱庵又让银行花巨资建造大厦,资金链吃紧。此时有一个人对中国通商银行很感兴趣,他便是宋子文。

  宋子文对傅筱庵侵吞盛家财产向来不平,于是他在幕后指使杜月笙等准备趁机吞并中国通商银行,而杜月笙更是求之不得。于是便给傅筱庵设下陷阱,诱使傅筱庵把将落成的通商银行大厦按已付部分的造价180万元出让给宋子文弟弟宋子良的上海邮政储金汇业局。

  宋子良将大厦的名称立即更换为建设大楼。连夜动工把大厦的金字掉换名称,引起外界纷传:中国通商银行连大厦也得出让了。此时中央银行对通商银行又处处刁难。杜月笙派人在外边大肆宣传中国通商银行即将倒闭的消息,存户纷纷提款。在内外夹攻下,傅筱庵双手捧了通商银行资产负债清册,黯然离开。

  杜月笙便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出面维持,面对挤兑风潮,他让人在运钱时以帆布盖着车,露出一些真钞,帆布底下都是一捆捆废纸。卡车开到通商银行门前,在挤兑者众目睽睽下,门徒们将一捆捆钞票搬进去,同时,杜月笙又令门徒拿大把钞票,在通商银行装成存款的样子。他还召集烟、赌、娼各界老板开会,要他们不要赶这个热闹来添乱子。这些老板们看在杜月笙的面子上,纷纷到通商银行存款。挤兑风潮随之渐息,中央银行随后向中国通商银行注资100万元,危机终得解除。

  银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推杜月笙为董事长,海上闻人借外力终于取得了这家身世显赫银行的控制权。杜实际上是官僚资本的“白手套”,在官僚资本吞并上海金融资本家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之后,他更被推为中央银行的董事,在金融业内的地位达到顶峰。

  1938年傅筱庵叛国投敌并就任伪上海市长,他对杜月笙抢走其地盘耿耿于怀,除图谋破坏留在上海的中国通商银行部分机构外,还对杜月笙控制下的中汇银行等金融机构下手。杜月笙派人警告,傅不得不暂时作罢。

  此时,军统上海站负责人曾与傅筱庵联系,希望他为刺杀汪精卫提供便利,傅筱庵马上向日本人告密,军统上海站由此遭重创。蒋介石闻之对其渐生杀机,密令戴笠设法将其“制裁”。人在重庆的杜月笙遥控其在上海的门徒,暗中帮助军统策反并收买了傅筱庵身边的最亲信仆人兼厨师朱升源,1940年10月10日晚上,傅筱庵在熟睡之际,被朱升源用菜刀砍杀。随后朱在军统安排下逃往重庆,杜月笙派人安排了朱的生计问题。

  1941年后,杜月笙在重庆等后方继续经营中国通商银行,业务颇有起色。抗战胜利后,该行存款一度回升,1946年杜月笙又因贷款给军统局的关系得益不少。

  1947年,中国通商银行50周年大庆时,宋子文等政、商名流前来捧场。杜雄心勃勃,他在特刊号上祝愿中国通商银行“继往开来,靳求新生”,但在之后的两年间,该行购买的大量公债因法币崩溃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作者系经济史博士,专注研究证券、土地金融及其文物收藏)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