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贷控制的极限(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3:34 21世纪经济报道

  2. 信贷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与以往遮遮掩掩的干预不同,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并不讳言要将今年的信贷规模控制在三季度末的水平,即实现第四季度信贷的零增长。考虑到年末收紧的效果不尽理想,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不仅要控制信贷增长的速度,还要控制信贷增长的节奏。这表明,信贷控制可能会从明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实施,这可能也是货币政策从严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什么要由信贷控制来担当货币政策从严的重任呢?由于我国目前企业80%以上的外部融资仍然通过银行这一间接融资渠道来完成,控制信贷增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投资增长的速度,而投资增长过快是经济过热的一个主要宏观经济风险。此外,信贷扩张过快或直接(如贷款直接入市)或间接(如通过投资)地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土地控制已经从严的情况下,信贷控制进一步从紧是最自然的选择。

  今年信贷扩张过快带来的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通货膨胀达到近十年来的新高,应该是启动今年信贷控制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指出,有关部门提出的今年信贷增长的目标是新增贷款不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或者信贷同比增长不超过15%。今年实际运行的结果是,到11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较去年年底增加了17%,到10月底,新增贷款规模就已经超过了3.5万亿,这是划定今年信贷规模不能突破9月底规模的主要原因。

  然而,信贷增长的速度究竟多少才合适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在今年高物价的基础上,名义GDP增长的加快必然要求信贷增长的速度快于去年。从历史资料来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以年均13%的速度扩张,较同期11.5%的名义GDP增长速度快大约1.5个百分点。以去年为例,贷款增速为15.7%,而名义GDP增长为14.7%。今年前三季度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6.2%(以往的经验是年度修正后可能会更高),如果考虑到今年真实GDP增长预期为11.5%,CPI预期为4.5%甚至更高,今年全年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大约会超过16%,而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17%,与过去的经验基本吻合。如果按照这一速度推算,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应该达到4万亿。换句话说,将15%的信贷增长或3.5万亿新增规模作为目标与稍微加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显得有些保守。现在看来,要在今年最后一个月把17%的信贷增长降低到15%有一定的困难。

  从投资增长来看,信贷控制的紧迫性也不是很高。今年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增速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4.5%,有逐月加快的趋势。但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低于20%,最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去年为17.8%。直接控制信贷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有限,影响较大的是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就是说,信贷从严控制可能会抑制近期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那么,信贷控制是不是剑指通胀呢?从今年的情况来看,11月份通货膨胀达到了6.9%,为近10年来的新高,但通胀仍然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低效率,价格上涨是由供给方主导的,控制信贷增长很难有效地缓解目前的通胀压力。而流动资金控制已经带来一部分产能闲置,这对投入品价格的上涨有抑制作用,但却可能造成一些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信贷控制对通胀的净影响如何尚不得而知。

  3. 信贷控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