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9日11:23 新浪财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新浪财经讯 由新华社瞭望智库、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于12月9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并演讲,他主要从“信用的维度与金融如何在信用的基础之上服务实体经济”进行分享。

  此前有嘉宾谈到,金融是抵押逻辑、抵押文化。但王忠民表示,如果再往前走,抵押文化反映的是金融是处理所有实体和金融自身的信用问题。抵押是信用,如果不守信用,拿资产去做抵押可以放大杠杆到什么程度?在信贷领域当中,信用的价格有多高、信用有多大的成本?

  王忠民表示,从金融结合实体经济从信用角度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今天做新金融科技的公司,就是要解决你是谁、你有多少信用资产,我让你清楚的知道你的信用资产是多少,而且我能帮你的信用资产找到资本的出口,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可以贷来多少钱、就可以做多少的事情。

  再把这个逻辑放大一些,金融是处理所有信用的,按照这种综逻辑,那么实体也可能欺骗信用。王忠民举例称,一家公司上市IPO的信息不对,结果仍然把别人的钱融到手了。因为二级市场是把未来的价值贴现到现在的股权收益当中,你的信用基础不实,买你股票的人就被你忽悠了。如果基于一个典型的信用逻辑的话,就可以把任何一个场景的东西,在一个公平的市场交易当中实现一个信用市场资本化和价值的发现。

  王忠民表示,我们推动市场经济的时候,信用是交互行为最底层的逻辑,要能够做到遵守信用社会的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就低,不守信用社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就高。“如果信用不成为资产,没有资产的出口,没有资本化和收益化的出口,非正即负,我可以拿负信用,我负信用可以拿资本最大化为什么不行?”

  他认为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所有的正信用都能资本化,都能带来回报,都能带来价值。正信用会被金融化,资本化,这样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当中,可以把信用使用得更加逻辑、更加有效。所有的负信用用制度、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把它全部打败,让它无处藏身,把负信用的场景全部彻底消灭,让它一露苗头就成本最大化,让它永无生存之地。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