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16:57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曙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曙光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专题座谈会于2017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曙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技实录:

  王曙光:非常感谢今天能够听到宋总的讲话,今天这个会议是一个思想含量极其高的座谈会。一个多星期前,中企研就开过一次会,讨论过关于企业家创新的问题,评选了今年的企业创新的若干优秀成果。

  在那个会议上我就讲到,现在是打造企业家精神的最佳时间。我们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中国企业正逐渐“走出去”,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企业凸显出自己的特质和性格,特殊的价值。《笃行致远》这本书与其说是宋总个人奋斗史的写照和经营理念的梳理,不如说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种心路历程,它代表了所有企业家在当代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的题目非常好,笃行致远,我想笃行就是一种坚守,事业上的坚守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坚守一种信念。什么信念呢?就是要把中国的企业打造成全世界最好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以后不会讲宋志平先生是中国的稻盛和夫,我们要讲稻盛和夫是中国的宋志平。宋先生从稻盛和夫那里学到东西,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我们能不能出现自己本土的,有世界创新意义的就叫宋志平,他不叫稻盛和夫。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笃行在这里,坚守这个信念最重要。

  第二个是致远,怎么才能致远呢?人要想走得远,有几个方面。目标要大,胸怀要大,格局还要大,才能走得很远。有了这几个要素,人才能够致远。我们可能体会不到董事长在非常艰苦的年代开拓他的事业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这种坚守,这种大的格局。刚才董事长讲到一点,企业家肯定不是常青的,希望企业常青。不幸的是企业也不会常青,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消失掉了。但是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常青的。换句话说企业和企业家有可能都不是常青的,但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他所焕发的那种企业家精神,我认为是常青的,他代表了一种人性的发挥,你做企业就是做人,企业家也是一个做人的极致,他做好了一个科学家,做好了一个艺术家和做好一个企业家都代表做人的极致,所以我说艺术家精神会常青。

  我七八月份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谈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问题。我把历史上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企业家精神,这个从先秦一直到晚清时期都是企业家精神,这个时候企业家的精心是四个字,益利合一,这个传统在论语当中,包括在孟子当中已经揭发出来,慢慢的在不断的传承,一直到晚清时期,徽商、晋商都传承这样的益利合一的精神。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企业家精神,也是四个字,叫家国同构。因为中国近代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企业家担负起救国的责任。像范旭东,荣氏家族,陈光虎这样一些企业家,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包括企业命运跟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也就是宋董事长在这本书的前言当中用了四个字,家国情怀,就是把一家的荣辱跟国家的荣辱结合起来,这个一家包括他的企业,他把企业跟国家的命运同构。

  第三个阶段叫中国工业化启动时期特有的一种企业家精神,就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工业化刚刚启动,在计划经济时期我认为产生了重要的企业家精神。我们不要认为那个年代就没有企业家精神,只不过很特殊,比如王进喜精神,大庆精神,也体现了那个年代的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家精神怎么概括呢,也是四个字,国家至上。把国家的战略,把中国的工业化,把赶超战略作为他的主要奋斗目标。

  第四个阶段,我认为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建立,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叫创新为魂。这个年代不但继承了古代的益利合一,近代的家国同构,现代的国家至上,而且更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这个创新不光是微观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包括宋董事长等等这一代的企业家所做的混合所有制的创新,而且包含一些在国家层面的创新,企业家担当这样一个创新。比如说混合所有制,我认为不单单是企业家一个技术层面的创新,它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创新,企业家把它给凸显出来发扬光大。在这四个阶段当中中国企业家精神一脉相承,不断的与时俱进。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刚才听董事长的讲话,几乎一个字都没落,在仔细琢磨。其中提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显然是需要理论界来呼应。国有企业有企业家精神吗?学术界肯定有不同的答案。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跟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在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当中特殊的谈到国有企业家精神呢?这个词以前没有被创造出来,这是第一次大家创造这么一个词。我认为这个词汇创造的恰逢其时,非常好。因为这个词汇本身就回应了目前学术界大家所探讨或者争鸣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有没有企业家精神。

  这就回到企业家精神的原点,到底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是不是有私营企业家精神呢?当然不是。刚才董事长谈到了学术界,包括国外一些的观点,企业家精神无外乎就是创新精神,这个创新精神在任何的社会制度体系下都会大规模的发生于企业家身上,因为任何的国家体制下面都需要企业家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创新去重新配置资源,来实现企业发展的最大化。无论这个国家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回到企业家原点,这个争论是没有价值的,这是个伪问题,国有企业有企业家精神吗,一定是有的。因为大家看到了国有企业很多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那些企业家家身上所带有的国有企业的弊端,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质疑这个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尽管这是个伪问题。所以作为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董事长代表着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包括他刚才强调的一句话,不要行政化。什么概念?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精神,自觉的跟国家官员的角色区分开,给自己一个极其清晰的定位,我是一个企业家,我要创新,我要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在我的资源禀赋的约束底下求得企业发展最大化。因此我们就不能行政化。这是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涉及到这个文件讲到一句话,“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董事长刚才强调了,保护两个字用的很重,不是爱护,不是呵护,是保护。一个社会当中极其稀缺又很脆弱的东西值得保护。为什么这么讲保护,中央讲这两个字的时候是经过极其严格、谨慎的斟酌。保护两个字凸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稀缺性,它是一个在技术、资本、劳动力之外最稀缺的要素。中国不缺钱,中国的人力资本不太缺,中国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攀升,但我认为中国现在必须稀缺的要素就是企业家精神。

  但是,国有企业家精神更应该保护,因为国有企业担当着国家战略,担当着特殊的国家使命,那么在这个国家使命底下,如果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每个人都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焕发企业家精神,职位还是稳固的,可是国有企业得不到发展。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后面还有一句话,尤其对国有企业而言,应该焕发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精神提供一个更好的制度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融错机制。如果不允许宋总这样的企业家犯错误,这个事情就很麻烦,因为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要有梦想,这个梦到底能不能实现不太清楚,可是那个思维发散一下,要浪漫一下,这是他创新的重要时机,可是一百个创新里面不可能一百个胜利,我们每个创新都不可能保证结果是成功的,因此我认为除了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以外,还要解放企业家,尤其对于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群体,我们还要建立一定的融错机制。如果这个企业家为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产生某些消极的后果,我认为要有融错机制。

  最后一个问题,董事长谈到一个新鲜的概念,企业家社会。我觉得这个词非常好,我第一次听到。什么叫企业家社会。从浅的层面来讲,企业家社会就是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能够焕发企业家精神的社会,被企业家精神所引领的社会,但我认为这个层面的理解是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如果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企业家社会无疑是代表每个人都应该焕发企业家精神,不光是尊重企业家精神,呵护企业家精神,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中焕发企业家精神。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